雷亮(又名雷鴻維)生於廣東省台山縣(現在升級為台山市),非常有生意頭腦、勤力、老實,由內地來到香港後,經營運輸及貿易生意致富,曾在參與開礦,設立礦鐵廠。
雷亮對跌打很有興趣,在家鄉得到跌打酒配藥,覺得效用不錯,自行製藥,半賣半送給街坊。
1929年,雷亮家族購入旺角荔枝角道119號,一幅三角形地皮,對出是大海,環境很清靜,邀請擅長舖居設計的建築師布爾設計。
當時建築風潮正值新古典主義衰落,裝飾藝術興起,建築物結合了這兩種風格。
為遷就道路交界窄角,大樓設計成弧形,建築物樓高四層,以鋼筋混凝土築建,樓面面積為七百六十二平方米。
外牆為紅磚身外加灰泥批盪,樑、柱以鋼筋混凝土製造,結合裝飾風藝術橫線設計與古典元素。
二樓窗台以葫蘆型矮柱粉飾,方型木框架鑲嵌彩色玻璃組成滿州窗,欄杆的古典裝飾展現建築特色。
地下至三樓均建有古希臘風格石磨樑柱,支撐「走馬大騎樓」,高度及闊度足以讓馬匹在騎樓下面經過,能抵禦風雨及阻隔陽光,有助降低室內氣溫,這些設計都是香港戰前騎樓典型建築風格。
1931年,建築物落成,正面設計富有古典意大利風格,樓頂凹凸不平的山牆,插上旗桿以凸顯氣勢。
正門充滿意大利風格,設於荔枝角道與塘尾道交界,位於塘尾道的側門入口設有後院,地下是地舖,樓上三層為雷亮家族成員住所。
大樓頂層外牆嵌有家族店號石匾,石匾名字源於街角地舖雷生春跌打藥店對聯,「雷雨功深揚灑露,生民仰望藥回春」,寓意雷生春的藥品能夠妙手回春。
雷生春藥品廣受歡迎,跌打酒行銷海外,始創於台山公益埠百歲坊,「八寶跌打刀傷葯露」最受歡迎。
有傳在地舖開設雷生春醫館及藥店的,是雷亮同鄉、澳洲歸國華僑雷瑞德醫生。
雷瑞德父親雷維信及堂兄弟雷少鵬等,1922年合組中華巴士公司,當時九龍區還有中美、啟明兩家巴士公司。
1927年,雷瑞德任中華巴士副經理,當年他十九歲,無記載他曾學醫懸壺濟世。
1932年9月,港府公開招標承辦九龍及新界地區巴士專利權。
1933年,中華巴士公司收購中美、啟明股權。
雷瑞德與鄧肇堅合作,成功投得巴士專利權,先後邀請商人林銘勛、雷亮、譚煥堂入股。
1933年成立九龍汽車(1933)有限公司,由鄧肇堅出任董事局主席兼車務總監督。
1944年,雷亮逝世,雷生春跌打藥店在數年後結業(藥店由雷亮經營較雷瑞德合理),其後曾用作商住及出租作洋服店等用途。
1980年代開始,雷亮後人遷出,雷生春住宅部份長期荒廢,地面商鋪仍在營業。
物業荒廢後,外牆開始褪色,雜草橫生,晚上陰森可怖,都市傳說因此而生。
傳聞雷生春是九龍巴士公司風水樓,雷亮有遺訓不准變賣或拆卸雷生春。
後人不以為意,打算拆卸重建,負責清拆的工人及工程公司職員,身體陸續出現毛病,工具經常無故失蹤,入夜後更出現怪聲,沒人願意到此工作。
先後有兩間公司接手重建大樓,出現公司破產及職員意外身亡事故,重建工程停擺。
堪輿曆法家蔡伯勵看過雷生春坐向後說:「幢樓位置食住向南流的內塘水,尤其荔枝角道水,不過『水勢』好緊要,呢個位啲樓,一定要夠大間,至承得住個勢,人住在面卻未必平安,因為『水勢』大,煞氣較重。」
雷生春丟空期間,有人報稱在深夜看見大宅上層燈火通明,有一大群人在開派對,也有人稱在半夜看到有小孩玩耍,互相踢類似人頭物體。
有傳有人致電餐廳送外賣往雷生春,外賣仔收錢時當場點算清楚,回到餐廳後紙幣變成了冥鈔,而且不止一次。(這個「外賣」故事經常在都市傳說出現)
另一都市傳說更繪形繪聲,1975年,一名偷渡客,飢寒交逼闖入雷生春,天台桃紅色階磚上放了一大碗熱氣騰騰湯麵,偷渡客拿起湯麵時,被一隻肥鬼襲擊。
肥鬼被偷渡客咬破喉嚨,吸盡血液再死一次,偷渡客之後強姦一名少女,將她活活咬死,最終,全幢大廈內一共三十七人遇害。
事情被低調處理,舊報章也找不到絲毫資料,雷生春被稱為「全港最邪大廈」。
2000年,有發展商提出收購雷生春地皮,基於對祖屋的感情,雷氏家族百多位成員一致同意將大宅捐予政府,以作永久保留,紀念他們尊敬的先人。
古物古蹟辦事署於9月正式接收雷生春,古物諮詢委員會將雷生春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。
2003年10月7日,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,在茶具文物館舉行的捐贈儀式中,代表香港政府接受雷亮家族代表,包括:雷黃琼芳、雷中元、雷賢達送贈雷生春地契。
是次是香港首次有私人歷史建築物,無償捐予政府以作修復及保存之用。
身兼九巴董事的雷中元是雷亮孫兒,住在雷生春的日子最長。
他說:「爺爺以前浸啲叫雷生春跌打藥水,就在地下的跌打舖賣,那條秘方仍在後人手中,以前賣過去美國,唔知浸大有沒有興趣研究?」
在雷生春出世的雷賢達,在那裏住了十年,常在又闊又長的走馬騎樓打羽毛球。
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雷添良,在雷生春住了六年,他說:「我在曾『走馬騎樓』踏單車,玩模型車,度過很愉快的時光。」
2004年,雷生春開始修葺,進行活化時盡量保留原有建築設計和特色,包括騎樓外觀、欄杆裝飾、遊廊、門窗、地磚,頂層外牆嵌有雷生春家族店號的石匾等。
2005年年中,活化工程修葺完成,政府研究雷生春未來用途,邀請私人發展商提交方案,將雷生春發展為結合文化與商機新地標。
2008年4月25日,發展局成立「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」,推行「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」,將合適的歷史建築納入活化,雷生春是首批七幢建築物之一。
2009年2月17日,港府宣布三十份申請書中,「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保健中心雷生春堂」,獲得政府資助二千八百萬港元,將雷生春發展為集中醫藥保健服務,公共健康教育、歷史文化展覽於一身。
提供內科、骨傷、跌打科,推拿科和針灸科中醫門診服務,定期舉辦義診,為區內弱勢社群服務,預留每日兩成門診名額予綜援人士/
2011年1月14日,浸大舉行項目啟動典禮,浸大物業處處長林朗秋指出,雷生春有逾八十年樓齡,為一級歷史建築物,大學以每年一千元租金租用雷生春堂,首階段合約為期三年,預計可於第二年回本,與浸大旗下其他中醫診所的回本期相約。
2012年4月25日,雷生春堂正式開幕,雷生春地下原有的跌打藥水售賣處,活化為凉茶售賣處,金光閃閃的藥葫蘆,發出耀眼光輝,設有雷氏家族資料和雷生春古物展覽。
地下小花園有兩個銅像,一個長鬍子穿長褂男子,腰間掛一個大葫蘆,手放在另一個人手腕,展現中醫「望聞問切」傳統。
一樓用作接待處、製藥房、藥材儲存及預備室。
二樓及三樓是三間診症室,兩間針灸及推拿治療室,置有八張治療床位。
頂層天台露天園圃,種有二十多款中藥,作教學用途。
雷生春堂的走馬騎樓用玻璃圍封以擴大空間,可隔絕從街道傳來的噪音及空氣污染,增加二千多平方呎,作為病人候診室。
一至三樓的騎樓為展覽廳,每層均設有不同主題展示區。
三樓曾是雷亮家族三十多名成員住所,經活化後成為一個展覽廳,由政府管理,展出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生活照片、日用品等,有專人為參觀團體提供導賞服務。
為符合《消防條例》,外面新建一條樓梯及加建一部升降機,屋頂引入再生能源及雨水收集系統,以達致環境保護效益。
2015年,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六個項目中,雷生春堂是唯一虧蝕項目,需額外補貼約一百零三萬元。
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高級講師徐大基說,雷生春堂預期開業兩年後才收支平衡,首年有赤字屬預期之內,其後求診人數上升,較預期提早一年轉虧為盈。
2016年,美國超級英雄電影《奇異博士》,劇中有三大至聖所,分別在紐約、倫敦、香港,香港的至聖所,以雷生春為設計藍本。
2019年3月,香港測量師學會,舉辦「賞.惜.舊築跡」活動及比賽。
香港理工大學測量系二年級學生勞穎欣同學,以1:200微縮雷生春作品,奪得微縮模型組(公開組別)冠軍。
勞穎欣說:「我作品名叫做『妙手回春』,春係代表雷生春,以前啲人希望雷生春嘅藥物可以醫好啲病。測量師如同樓宇醫生,給予樓宇『第二生命』,搵出樓宇老化問題再制定適合保育方法。」
2019年10月19日,警方在荔枝角道和塘尾道交界,雷生春對開發現懷疑爆炸品,警方爆炸品處理課,出動爆炸品處理機械人到場引爆物品。
雷生春
地址:九龍旺角荔枝角道119號
交通 : 港鐵太子站C2出口,沿太子道西轉入荔枝角道,再往前走即達。
雷生春只有地下開放予公眾參觀,市民到上層求診,須事先登記,其餘各層以預約形式為市民提供免費導賞服務。導賞團(2022年因疫情停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