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故事 臨卦初九 得賈詡者得天下

臨卦第一爻,初九:咸臨,貞吉。

咸:城池以斧鉞守衛,引伸全面覆蓋。
臨:俯身瞪大眼睛,向下望一堆物品。

貞:占卜龜甲,引伸驗證。
吉:以玉祭祀,引伸吉祥。

意思是:由高向下望,掌控全局,算無遺策,經過驗證是吉祥的。

三國謀士賈詡(音許)的故事,可解此爻爻義。

賈詡(147年-223年8月11日),字文和,武威郡姑臧縣人(今甘肅武威市)。

賈詡祖上是西漢長沙王太傅賈誼,賈誼九世孫名為賈秀玉,東漢時任武威太守,自此居於武威郡,其子賈衍任兗州刺史。
賈衍子賈龔為輕騎將軍,居武威,賈龔生二子,長子名賈彩,次子便是賈詡。

賈詡以舉孝廉出身,因病辭官,西返回家鄉到達汧(音軒)地,路上遇見叛亂的氐(音低)人。

賈詡與同行數十人被氐人抓獲,賈詡説:「我是段公(段熲)外孫,你們別傷害我,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。」

太尉段熲久為邊將,威震西土,賈詡訛稱是段熲外孫嚇唬氐人,氐人與賈詡盟誓後送他回去,其餘的人都遇害。

《三國志·魏書·賈詡傳》稱此舉是:「權以濟事,咸此類也。」(這就是所謂超快臨場反應)

賈詡年輕時聲名並不顯赫,唯獨涼州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,說他有張良、陳平那樣的智慧。

賈詡對兵家經典頗有研究,著有《鈔孫子兵法》一卷、《吳子兵法注》。

賈詡成為董卓部下,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,後升為討虜校尉,在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帳下。

永漢元年(189年)九月,董卓趁外戚和十常侍內鬥,率兵入京控制朝堂,廢漢少帝,毒殺何太后,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。
十一月,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。

牛輔遣李傕、郭汜、賈詡出兵攻打關東聯軍,在梁東大破孫堅軍,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。

初平三年(192年),董卓被殺,牛輔已死,司徒王允清算董卓餘黨。
李傕、郭汜等人打算各自逃亡,賈詡勸諫李傕:「如果逃跑,只需一個亭長就能將我們一網打盡,現在必須沿途收斂士兵,回頭攻打長安。」

李傕聽從賈詡建議,聯絡涼州諸將,與郭汜、樊稠、張濟等聚集兵力回攻長安,駐守長安的王允不敵,被李傕殺死,呂布兵敗,僅率百餘騎出逃至關東。

李傕等縱兵擄掠,吏民死者萬餘人,屍積滿道。
賈詡訓斥李傕、郭汜兩人,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,兩人表面上接受賈詡批評,但沒停止攻殺。

李傕、郭汜、樊稠等人掌權後,任命賈詡為左馮翊(音亦)尹,還要封侯。(左馮翊尹是三輔之一,正一品。)

賈詡推托說:「我的功勞沒那麼大,當個尚書省底下的典選就好,不用當尚書。」
(典選掌管選拔人才授官事務,尚書僅次於三公,正三品官。)

不久,賈詡之母去世,賈詡辭掉官職,拜光祿大夫(正三品)。

京城腥風血雨長達三年,朝野大亂。
興平二年(195年),李傕、郭汜互相猜疑,三分長安城,各守其界,開始交兵,關中地區被鬧得荒無人煙。

李傕將漢獻帝搶到自己的軍營安置,牛輔部下、張繡季父張濟對賈詡說:「現在長安待不得了,你快點跑吧。」
賈詡回答:「我身受國恩,不可違背道義,你可以走,我就不可以。」

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,以助自己,賈詡離間李傕雇用的羌、胡傭兵,使之離去。

董卓帳下將領段煨與賈詡同郡,當時在華陰駐軍。

漢獻帝要求回洛陽,賈詡棄李傕跟隨段煨,協助漢獻帝離開長安,同時保護受李傕、郭汜逼害的大臣。

賈詡名氣太大,段煨怕自己地位不保,賈詡知道段煨遲早會向自己出手,私下結識張繡,尋求退路。

賈詡因是暗中出走,不能帶家眷,朋友問他:「你的家眷還在這裏你就走了,不怕段煨發怒殺害你的家人?」
賈詡說:「我離開段煨,他一定會高興,會指望我幫他聯繫張繡當外援,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。」

張繡迎接賈詡,成為座上賓,張繡不滿曹操把他的叔母佔為己有,賈詡屢獻妙計,助張繡叛曹。

建安二年(197年),賈詡建議張繡跟劉表議和,之後多次挫敗曹操,曹操攻不下宛城,大將典韋、長子曹昂、侄子曹安民戰死。

建安三年(198年)三月,曹操南征張繡,包圍張繡據守的穰(音羊)城,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,曹操即從穰城撤退,張繡與劉表夾擊曹軍,曹操出奇兵大敗聯軍。

曹軍獲勝後,速行北撤,張繡親自率兵追擊,賈詡勸阻説:「不可追,追必敗。」
張繡不聽,強行追擊,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,賈詡這時對張繡説:「趕快追,一定獲勝。」

張繡聽從賈詡建議,收集散兵,再行追擊,擊潰曹操後衞部隊。

賈詡解釋:「曹操戰勝後急於撒兵,一定是國內出了事,曹操必以重兵殿後撒退,這時進攻,必遭猛烈還擊,所以必敗。擊退追兵後,曹操會率猛將趕回國內,殿後兵力薄弱,這時進攻,一定獲勝。」

建安四年(199年),袁紹遣人招降張繡,張繡準備同意,賈詡當着張繡面回絕袁紹來使,指出袁紹無容人之量,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: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,選擇曹操等於維護天子、曹操兵力較弱,更願意拉攏盟友、曹操志向遠大,一定能夠不計前嫌。

張繡聽從賈詡建議,率眾歸順曹操,曹操聞訊後大喜,親自接見賈詡,執手説:「使我能夠得到天下信任的人,就是你啊!」

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,封都亭侯,遷冀州牧(執金吾是負責京師保安的高級軍官),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,賈詡留參司空軍事(參司空軍事即曹操的軍師)。

曹操拜張繡為揚武將軍,張繡把女兒嫁予曹操兒子曹均。

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,卻策謀深長,怕曹操猜嫌,採取低調自保策略。

建安五年(200年)官渡之戰,曹軍軍糧將盡,曹操問計於賈詡,賈詡說:「您在精明、勇敢、用人、決斷四方面,都勝過袁紹,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,是想顧及周全,當機立斷便能很快取勝。」

袁紹早期謀士許攸前來投靠曹操,獻計突襲運糧的淳于瓊,眾人不同意,只有賈詡和荀攸認為是決勝關鍵,曹操突襲袁紹烏巢糧倉,袁紹潰敗。

曹操以七萬兵馬,完勝袁紹八十萬大軍,曹操自領冀州牧,封賈詡為太中大夫(太中大夫是掌論議文官,從四品上),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佔領荊州,想乘機順江東下,賈詡認為應先安撫百姓,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,曹操不聽,結果在赤壁之戰大敗而歸。

建安十六年(211年),以韓遂、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,聚集十餘萬人馬,據守潼關抗曹。

曹操與韓遂、馬超戰於渭南,西涼軍作戰驍勇,曹軍難以招架,曹操說馬超不死,我將死無葬身之地。

曹操問賈詡計策,賈詡説:「離間他們。」
曹操用賈詡的反間計,馬超、韓遂發生內鬥,兩人被曹操擊敗,韓遂逃到西涼,馬超逃到漢中,他的父親馬騰等人被曹操殺害,曹軍一舉平定關中。
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操當時未立世子,曹丕為五官將,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,曹丕求計於賈詡。
賈詡說:「願將軍胸懷大度,讀書修業不倦,不逾越違反兒臣之道,這樣就夠了。」
曹丕聽從賈詡建議,刻意磨練自己。

曹操頭風病日益加重,自知時日無多,曹操最開初的繼承人是曹昂,但他被張繡所殺,小兒子曹沖因病早逝,曹彰不喜歡治理國家,餘下選擇是嫡長子曹丕、第三子曹植。

曹操為立世子之事,屏退左右獨問賈詡,賈詡閉口不答。
曹操問:「為何不答?」
賈詡說:「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。」
(袁紹、劉表兩人都想廢長立幼,兒子之間起衝突,導致爭霸失敗。)
曹操聞言大笑會意。
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操立曹丕為世子。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正月,曹操去世。
十月乙卯日(11月25日),漢獻帝在繁陽的受禪臺之上,將帝位「禪讓」給曹丕,東漢結束。

曹丕為報賈詡之恩,封為太尉,進爵魏壽鄉侯(正四品),增食邑三百,前後共八百戶,分食邑二百,封幼子賈訪為列侯(列侯是異姓功臣受封為侯),賈詡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(陪侍皇帝乘車的近臣)。

這時候的賈詡權傾朝野,他的行為更加低調,做好臣子本分,不結黨,不營私。

黃初四年(223年)三月,曹丕首征東吳前,問計於賈詡:「我想統一天下,先攻吳國還是蜀國?」
賈詡說:「吳國及蜀國地勢彎曲複雜,劉備有雄才,諸葛亮擅長治理國家,孫權能判斷虛實,陸遜很會打仗,我認為現在應先治理國家,再來談戰爭。」
曹丕不聽賈詡的話,結果喪師而回。

黃初四年(223年)六月甲申日,賈詡去世,終年七十七歲,諡肅侯,配享魏文帝廟庭,長子賈穆嗣。

《三國演義》中,賈詡在第九回出現,橫跨至第八十六回,形象突出,計無不中。
先後幫助過董卓、牛輔、李傕、段煨、張繡、曹操、曹丕,每次都忠心為主,算無遺策解決困難,賈詡安排漢獻帝逃到洛陽,助曹丕稱帝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