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sir去咗邊 九龍公園(香港尖沙嘴)

九龍公園位於尖沙嘴柯士甸道二十二號,東抵彌敦道、南面海防道、西靠廣東道、北臨柯士甸道。
公園範圍有林蔭大道、文娛康樂設施,佔地面積13.3公頃,僅次於摩士公園及荔枝角公園,全九龍區第三大,是南九龍市肺。

九龍公園是一個小山丘,地勢比周圍高,居民在小山丘居住,種菜養豬,兩廣總督林則徐在小山丘建炮台。

1839年6月20日,九龍尖沙嘴村發生林維喜案,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,打死村民林維喜。
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,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。
此事因而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,為香港開埠及英國佔領香港埋下伏筆。

同年11月,中英爆發穿鼻之戰,英方戰敗後逃回尖沙嘴,林則徐下令駐在官涌山軍隊還擊,將英軍驅逐出尖沙嘴,史稱官涌之戰。

1841年,英國佔領香港島,九龍半島仍是中國領土,由清政府管治,英國政府渴望佔領九龍半島,擴充殖民地範圍及完全控制港口。

1849年,寶靈任英國駐廣州領事,學會廣州話,1852年到香港任代理商務總監。
1854年4月升任為港督、兼任駐港英軍總司令,海軍中將及對華全權代表及商務監督,協助兩廣總督葉名琛擊退陳開對廣州的進攻。

1858年的《天津條約》,不包括割讓九龍半島,寶靈奉命就租借九龍半島與廣東政府談判,談判失敗,寶靈企圖以武力佔領九龍半島,多次被官涌炮台守軍擊退。

寶靈向英國施壓,要求取得九龍半島,戰爭最後以1860年的《北京條約》作結。
英方佔領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及昂船洲,英國殖民地政府得以控制整個維多利亞港,寶靈最終一雪前恥。

1890年,英軍認為小山丘有利勘察附近海域,將原居民北遷油麻地,小山丘改為威菲路軍營,守軍大部分以印籍為主,出入以馬匹代步,故又稱摩羅軍營。

1904年7月29日,彌敦抵港接替護督梅含理,履任第十三任香港總督。

1909年3月,港英政府將1887年建成的第八街,改稱為寶靈街宣示主權,寓意佔領官涌炮台,是九龍半島首條以港督作命名的街道。

1910年,威菲路軍營有多達八十五座建築物,是香港英治時期重要防禦工事。

1926年,彌敦擴建羅便臣道(即日後彌敦道),模仿歐洲城市設計,大馬路兩旁種樹,由尖沙嘴至油麻地,種植二百多棵榕樹。

1941年,英軍在軍營地底開挖防空洞隧道,包括位於威菲路軍營下的K2,全部四個入口皆位於柯士甸道。

K2A位於威菲路軍營下面,與柯士甸道防空隧道互相貫通,共有四個入口,現存三個入口,分別位於廣東道近中港城(編號K13),廣東道遊樂場內(編號K4),九龍公園內多處設有通風口。
日治時期,威菲路軍營被日軍用作拘留營。

1962年,威菲路軍營交還政府,商家提議改建住宅、商業大廈、娛樂場所等,有商家提議將軍營改建為工展會永久場址。

市政局議員沙利士認為,軍營有必要改為公園,供香港市民休憩,若放棄這個大好機會,數十年後都未必有如此巨大地皮作休閒用途。

以洋人為首的九龍居民協會一直反對,市政局全體議員最終同意將軍營改建公園。
1968年,軍營交由市政局作康樂用途,同年11月於原址改建公園,命名為九龍公園。

1970年建成的九龍公園徑,將威菲路軍營一分為二。

1970年6月24日,佔地11.79公頃的九龍公園落成,第二十四任香港總督戴麟趾爵士主持揭幕。

1975年,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訪港,有議員說彌敦道外露的榕樹根很醜陋,建了一米高石壆,用泥堆埋樹頭。

1980年代初,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,耗資達三億港元擴建九龍公園。
中國式花園設有一個兩層荷花池,池中建有古色古香中國式涼亭,園內設有卵石路步行徑。
1980年6月21日,市政局主席沙利士主持開幕。

1982年,行政會議批准在彌敦道沿九龍公園興建一排零售物業,新世界發展以2.18億港元購入土地,命名為栢麗購物大道,商舖屋頂成了九龍公園的天台花園。

1983年,星光行內的香港博物館(今香港歷史博物館),搬到威菲路軍營S61及S62營房舊址作臨時館址。

1986年,栢麗購物大道開業,九龍公園彌敦道入口,有一座名為《請》的雕塑,是雕塑家文樓作品。

1989年2月1日,九龍公園完成擴建,面積擴展至13.3公頃,時任港督衛奕信主持開幕儀式。

受地形所限,動態康樂場地均集中在公園北面,靜態康樂場地主要設於南面。

公園內的原有炮台改建成兒童歷奇樂園,炮台的機械室被改裝為公廁。

九龍公園共有七個噴泉,面積八百平方米的迷宮花園,由竹編圍牆組成。

公園內的鳥湖前身是第一代兒童遊樂場,1989年改建為鳥湖,佔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,鳥湖側種稙石牆樹。

水禽湖內有大型紅鸛池塘和較小的水禽池塘,合共飼養五個不同品種共一百三十多隻雀鳥,較罕見的白胸翡翠、夜鷺經常在鳥湖附近出現。

公園內的百鳥苑設有七個籠舍,飼養二十四個品種合共九十多隻雀鳥,包括藍黃麥鳥鷎(音高)、紅綠麥鳥鷎、維多利亞鳳冠鳩、尼柯巴鳩等。

公園內的雕塑廊面積一千九百平方米,分兩部份:
第一部份是香港及外國年輕藝術家,創作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長期展出。
另一部份為八個小園地,用作輪流或短期陳列著名藝術家雕塑作品。
園內一件主要雕塑《牛頓的構思》,是雕塑家愛德華多·包洛奇爵士作品。

同年9月12日,室內游泳池及體育館啟用。
游泳池位於公園大樓東翼,設有四個戶內暖水泳池、四個戶外泳池,可容納一千百三十人暢泳,每年入場人次逾一百萬。

三個嬉水池由一系列瀑布連接,一個可供日光浴的戲水池供嬰兒及小孩耍樂。

體育館位於公園大樓西翼,佔地三千六百平方米。

公園近小型足球場觀眾席種有一棵細葉榕,高十五米,樹冠闊二十米,樹幹直徑四米,樹齡超過二百年,是全香港最大、樹幹最粗的榕樹,1997年被選為「香港樹王之王」,列入康文署古樹名木。

1989年,公園重建時令部分樹根受到創傷。
重建後,榕樹周邊鋪上地磚,妨礙空氣和水份滲透入泥土中,影響樹木根部呼吸和發展,榕樹受到真菌感染。

(2007年8月13日下午一時十五分,細葉榕連續遭受颱風吹襲和大雨沖擊,三份一樹幹塌下旁邊足球場看台。康文署事後以鋼纜鞏固尚未倒塌的樹幹,雖然有樹木專家認為樹王狀態有改善,2015年仍被列作十八棵擬移除古樹之一。)

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,位於S4號營房舊址,1997年5月17日啟用。

1998年,位於S61及S62營房的香港歷史博物館,遷到位於漆咸道南一百號的新館,兩個營房一直空置。

2003年,S61及S62營房經過文物復修工程,成為今日古物古蹟辦事處的香港文物探知館。

2005年10月,香港文物探知館正式開放,館內有專題展覽廳、演講廳,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設施。

九龍公園近海防道入口,闢建長約二百四十米的樹木研習徑,種植三十五棵香港最常見顯花品種樹木。

2009年12月18日,威菲路軍營S4座、S58座、S61座、S62座、九龍西二號炮台均被列為一級古蹟。

S4號營房為現時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、S58號營房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庫、S61和S62號營房為香港文物探知館、二號炮台現為兒童歷奇樂園。

2012年9月28日,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啟用,展出二十四座香港原創漫畫角色彩繪雕塑,十位香港漫畫家的銅製手印。
「漫畫歷史及發展廊」、「漫畫教育廊」,展示香港漫畫發展史、漫畫製作過程、工具,漫畫家工作室情景、漫畫原稿等。

2014年,香港特區政府研究發展九龍公園地下空間。

九龍公園

地址:尖沙嘴柯士甸道二十二號
開放時間:早上五時至晚上十二時
票價:免費
交通:港鐵佐敦站C1、C2寶靈街出口,尖沙嘴站A香港清真寺出口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