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寨探案實錄 無諗過佢咁嚴重(上)

運輸公司東主楊德祥,工作認真及盡責,身材肥胖,長期患有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壓,患上嚴重缺血性心臟病(三條冠動脈狹窄),須定期到明愛醫院覆診及接受治療,2005年曾「通波仔」,自此未有異樣。
楊德祥與妻子及兩子一女,住李鄭屋邨。

2005年6月,尹凱詩在明愛醫院任職院內支援服務助理。
2008年初調任詢問處,負責公眾查詢及整理病人檔案等,

2005年10月14日,律敦治醫院行政總監馬學章接受訪問時指出,1997年前,不少人投身醫務行政,自從金融風暴和沙士事件,管理層形象變得極之負面,甚至被形容為「肥上瘦下」、「為私利而為」。

前線人員被視為奮勇抗敵無名英雄,更不幸成為「被剝削者」,其實,兩者不應該互相排斥,都在同一個團隊中,只是扮演不同角色而已。

2008年7月,馬學章在醫管局調任安排下,出任明愛醫院行政總監。

2008年12月20日下午約二時,楊德祥與長子楊飛龍及運輸公司東主梁世明,駕駛十六噸重,長二十八呎貨車,在長沙灣潤發倉卸下四百箱貨物,之後啟程往另一地點。
途經深水埗荔枝角道時,楊德祥突然心臟病發,梁世明開車將他送往明愛醫院求診。

下午二時四十三分,楊德祥到達明愛醫院懷明樓永康街入口馬路,楊飛龍與梁世明試圖合力抬楊德祥入醫院,因不夠氣力,兩人將楊德祥放在地上。

二時四十四分,梁世明經永康街入口進入懷明樓地下大堂,走到詢問處,告訴支援服務助理尹凱詩,楊德祥在懷明樓門外暈倒,「你可唔可以出去救佢」。

尹凱詩回應:「唔好意思,我係文員,唔係醫護人員,你去打九九九啦,可以快啲搵到人嚟救佢!」
梁世明隨即奔向門外,打九九九召救護車,途人見到楊德祥躺在貨車旁,以為發生車禍報警。

梁世明期間見到一輛救護車從明愛醫院駛出來,曾向該車揮手呼救,但對方並無停車。

之後,梁世明收到消防處電話,對方交代明愛醫院暫無救護車,要由葵涌調派過來,及後再來電要他確認楊德祥身處地點。

韋霖教授為國際知名頭頸癌專家,發明「上頜翻開法」的鼻咽癌腫瘤切除手術。
2008年4月獲港大頒發「明德教授席」,韋霖教授的兒子韋樂申,是明愛醫院外科醫生。

下午二時四十五分,韋樂申返回明愛醫院途中,發現楊德祥倒臥於一輛貨車前面,已無呼吸脈搏、面部發紫顯示已缺氧一段時間。

韋樂申認為情況危急,用手機致電明愛醫院接綫生,再轉駁急症室,向一名女職員要求派人推床來運載楊德祥,「急症室落嚟最多十分鐘,白車都要十二分鐘,邊個嚟先都好。」

急症室護士接獲求助電話,但因背景嘈雜無法清楚取得訊息,僅知懷明樓有人跌倒或暈倒,需要人協助,護士向護士長報告。

韋樂申對楊德祥作初步評估,證實他已昏迷及停止心跳,立即施行體外心壓,向楊飛龍查問詳情,可惜無法得到恰當描述。

下午二時四十五分及四十六分,消防處接到兩個九九九求助電話,兩個求助電話報稱地址及性質都不同,電腦兩次召喚最接近的消防及救護車,因地址錯誤及塞車,兩輛救護車未能在十五分鐘內到場。

下午二時四十七分,尹凱詩從詢問處門口探身察看,見到韋樂申為躺在路上的楊德祥施心肺復甦法。
尹凱詩立即致電醫院內控制中心直線電話號碼,向譚姓當值救護主管表示,「懷明樓地下有人暈咗喺馬路,可唔可以派白車嚟救佢」。
譚主管回應說「我幫你跟進」。

救護主管得知有救護車剛完成任務,派遣該車由明愛醫院出動。

梁世明折返詢問處,問尹凱詩「打咗電話未」,她回答「打咗」。

下午二時五十一分,專科護士指令一名急症室護士,通知保安人員到懷明樓以確定事故地點,專科護士提及急症室可能需要為此提供協助。

永康街現場,韋樂申繼續施行心肺復甦法,完成每輪心外壓後評估情況,楊德祥並無反應。

下午二時五十二分,韋樂申發覺無其他醫療人員出現,繼續施行心肺復甦法,這時一名警員抵達現場,韋樂申要求警員繼續為楊德祥進行心肺復甦法。

他再透過醫院接綫生致電急症室,急症室登記處將電話轉接至護士站,護士接聽電話後表示:「懷明樓門口吖嘛,知道㗎喇。」

下午二時五十三分,消防處急救人員攜同自動心外除顫器抵達現場。接手韋樂申的心肺復甦法,先後於二時五十五分及二時五十七分,向楊德祥作出兩次除顫電擊療法。
韋樂申再打九九九召喚救護車,向在場救援人員交代資料後離開。

下午二時五十五分,兩名明愛醫院保安員抵達現場,發現警方及消防處人員正在協助楊德祥,他們立即向保安控制室報告。
控制室再轉告急症室,護士長認為如現場須進一步協助,急症室會再被通知。

下午二時五十八分,消防處一輛緊急醫療電單車抵達,協助救援。
其他警員陸續趕到,再召喚或催促救護車,現場交通擠塞,警員到附近的青山道疏導交通。

下午三時,由明愛醫院駛出的救護車抵達現場,下午三時零六分,救護車接載楊德祥離開。
尹凱詩得悉救護車已到場,安心繼續在詢問處工作。

下午三時零九分,救護車抵達急症室,急症室人員繼續搶救楊德祥,但無反應。
下午三時二十六分,楊德祥證實死亡,急症室醫生把個案通報死因裁判官。

明愛醫院行政總監馬學章醫生,對楊德祥家屬致以深切慰問。

馬學章指出,楊德祥暈倒後三分鐘,已有醫務人員(韋樂申)施行心肺復甦法,十二分鐘後接受兩次除纖電擊治療,救護車到達前,已接受關鍵性搶救,職員已按指引辦事並無做錯。

法醫吳松基驗屍時發現,楊德祥(57歲)的心臟冠狀動脈嚴重阻塞,其中三條心臟冠狀動脈出現退化及阻塞。
事發時突然心律不正,令心臟停止跳動,沒有知覺及心跳停頓情況維持八至十分鐘,一般都會死亡,裁定死於缺血性心臟病。

12月21日,明愛醫院承認無清晰指引,如何處理醫院範圍外發生的事故,強調動員醫護人員不及消防處先遣急救員迅速,醫院管理局要求院方一星期內提交報告,事件交死因庭調查。

明愛醫院急症室主管吳奎指出,事發時收到韋樂申電話,需要四至五分鐘準備才可出動,「急症室的除纖器,比較難攜帶,我們需要時間準備,安排人手及工具。」

「急症室位於懷信樓,與懷明樓有一段路程,派醫療隊推病牀接事主到急症室施救,來回行程估計僅需十五至二十分鐘,較消防處隊伍更慢。由救護車車我落去,可能重耐,我們亦要照顧急症室內其他病人。」

「自己親友若發生同一情況在醫院外昏迷,都會先選擇打九九九,因為相信消防先遣電單車較快到達,醫院門外應該由消防去救。」

楊德祥兒子楊飛龍直斥不合理,完全不能接受:「我當然是希望你們(醫院),當有人叫救命,會有人出來搶救,就是這麼簡單,我沒有其他要求,只是希望以最短時間送我父親去醫院搶救……這是一所醫院,我覺得一個病人,有病當然要去醫院,如果有事躺在門外,然後醫院告訴你聽,那人在門外,與我無關,不可以這樣說,打九九九報警,也沒有理由半小時才到!」

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表示,心臟病患者突然病發暈倒,若心臟停止跳動,搶救是分秒必爭。
搶救遲一分鐘,患者生存機會少百分之十,搶救遲五分鐘以上,患者可能會變植物人,嚴重的甚至死亡。

香港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屈奇安指出,一直以來,即使醫院範圍內發生緊急傷病事故,院方都會先致電九九九,要求消防處派遣救護車到場搶救。
「就算病房入面,如果有非病人受傷,都會召救護員到現場,先進行急救,再送去同一間醫院急症室繼續救治。」
屈奇安提醒市民,遇到同類情況先致電九九九,若在醫院門外,可同時到醫院找醫護人員協助。

12月22日早上,楊德祥兒子楊飛龍辦理領遺體手續,他說心情混亂,會先為父親辦理後事,表示會討回公道。

楊飛龍說:「我阿爸做咗物流好耐,好勤力,由朝做到晚!佢喺車度好開心講緊馬仔,話贏咗馬,突然無晒聲好似鯁親,我猛咁推佢,『阿爸!應吓我呀,你個仔呀!』,我同手足講:去明愛(醫院)呀,好近㗎喳!架車重行緊,我哋去到門口都唔使兩三分鐘!老竇心臟病發,我用最短時間送佢去醫院門口。手足入去(詢問處)嗌救命,但佢竟然叫我打九九九!佢電話都無打,當無事發生,咁算點嘛?太過分喇!」

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,對死者楊德祥家屬致深切慰問和同情,說硬性指引有時反而成為負累,責成醫院管理局檢討有關事件及相關事項,向食物及衞生局提交報告及建議。

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,行政總裁蘇利民分別公開致歉。

蘇利民說,明白楊德祥兒子,「有理由期望父親被救回一命」,醫院的處理未達他們預期結果,感到抱歉。

2009年1月2日,明愛醫院行政總監馬學章醫生,呈交「暈倒事故」調查報告,其中「支援服務助理的回應」部份如下:

市民期望醫院職員即時回應,對緊急事故及提供迅速援助,是可以理解的,令人遺憾的是,在這事件中,該支援服務助理並沒有立即提供協助,只是叫司機致電九九九求助。

院方認為她是一名初級文員,所以可能會低估了事件嚴重性,她亦否認曾說過「不關我事」一類的話,但院方覺得她的反應並不符合求助者的期望,令求助者感到她冷漠和缺乏同理心。

不過,她卻有在數分鐘後,為該人士致電急症室的救護車聯絡主任求助,她同時亦有在返回詢問處崗位前,核實消防處的救護人員確已抵達現場,但這些行動難以補救最初的不足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