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公園又稱屯門中山公園、龍門路中山公園,位於屯門區蝴蝶灣以北,面對龍門路,毗鄰為賽馬會公眾騎術學校,鄰近蝴蝶邨及兆山苑。
李陞是新會七堡嘉寧里人,十九世紀末,李陞家族是香港財富最雄厚家族。
1881年,李陞在香港納稅超越所有洋商,納稅總額躍居全港第一,相當於當時全港其他華商總和。
1891年,孫中山(25歲)經陳少白介紹,在屯門基督堂認識陳粹芬(18歲)後同居,革命黨人夜裏秘密乘舟到紅樓,面見孫中山。
《晉見革命英雄孫陳粹芬夫人記》記載,「我認為他是一個領袖人物,我立志革命,不久我們便成為革命伴侶,在紅樓租屋住下,策劃傾覆的工作,這一年中山已二十六歲,在西醫書院尚有一年才畢業……」
陳粹芬所說的紅樓,位於青山農場內,坐西北向東南,靠青山,鄰近白角,由於外觀是紅色,稱為紅樓。
紅樓外六株由黃興及孫中山種植的桄榔樹,象徵「民族、民生、民權」三民主義。
李陞第三名兒子李紀堂,買下佔地二百五十餘畝青山農場。
1894年10月,在上海往日本輪船上認識孫中山,1895年,李紀堂透過楊衢雲加入興中會,將父親留給他的一半遺產捐出,資助廣州起義。
廣州起義失敗後,李紀堂將青山農場提供給興中會使用,收留逃亡到香港的革命志士。
青山農場面積廣闊,樹木繁密,地點隱蔽,種植瓜類、水果、蔬菜,飼養雞、鴨,能夠自給自足。
農場後部份設軍械和炸藥密庫,左邊山坡有練習射擊的靶場。
紅樓成為興中會秘密基地,孫中山與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。
1900年惠州起義、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,皆在紅樓及青山農場策劃。
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革命成功後,紅樓及青山農場完成歷史任務。
1920年租予海豐人洪德全,改名新生農場,將紅樓作為農場辦事處,混合1920年代中西建築方式改建,以硬山為頂,配以磚疊澀式墀(音遲)頭,門簷有三角形楣飾,外圍築有圍牆。
牆身自左至右分別拓摹孫中山書體寫成「知難行易」、「博愛」、「天下為公」標語。
紅樓內有出自孫中山手筆的革命理論牌匾,客廳中央一張五腳酸枝方形大枱,在當年策劃革命行動時使用過。
1950年代,紅樓由李寶椿第八子李兆堃擁有(李寶椿亦是李陞第八子,李紀堂胞弟。),紅樓成為住宅,共有四戶人家幾十人,以象徵式兩元租金租住,經營青山農場的洪德全家族住在樓下,一直都不用交租。
1960年,孫中山所種的三株桄榔樹,遭受電殛枯死,餘下黃興所種的三株。
1969年元旦,紅樓右面的憩息小園中,豎立孫逸仙博士紀念碑,碑高約二十餘英呎,頂部為紅圈,內嵌中華民國國徽,碑正下方有香港周埈年所撰三百七十餘字碑文。
紀念碑兩旁展示多幅中華民國國旗,是香港少有露天懸掛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,公園因而被稱為中山公園。
1982年3月29日,台灣熱心人士鑄成孫逸仙博士半身金色銅像,放在紀念碑前面。
銅像的石座附有孫中山(孫逸仙)遺囑:「余致力國民革命,凡四十年。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,積四十年之經驗,深知欲達到此目的,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,共同奮鬥。現在革命尚未成功,凡我同志,務須依照余所著《建國方略》、《建國大綱》、《三民主義》及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》。繼續努力,以求貫澈最近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,尤須於最短期間,促其實現。是所至囑!」
1968年開始,香港親台人士,每年都在紅樓慶祝元旦與雙十節,舉行升旗儀式。
1984年12月22日,中山紀念會為三株桄榔樹設立碑記:「此三株桄榔樹乃國父孫中山先生於中華民國建立前,與同志黃興、李紀堂等
在此紅樓策劃革命時手植,爰以桄榔樹只有一條心,象徵同志貫徹國民革命,絕無二心焉。
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廿二日,中山紀念會謹誌」
(兩株桄榔樹分別在2000年夏季及秋季枯死,另一株於2001年遭人惡意砍殺。)
1996年,時任台灣駐港代表鄭安國,撰文記述紅樓與國父革命的淵源,刻於石碑。
1999年11月12日,廣慈博愛石碑左下方,增添《屯門青山紅樓中山公園碑記》,記述孫中山生平事蹟和革命事業,興建屯門青山紅樓中山公園的緣由。
2005年,洪德全家族與李兆堃為紅樓業權興訟,9月,洪德全家族敗訴遷出紅樓。
2009年12月18日紅樓列為一級歷史建築,但未升級為法定古蹟。
2014年9月17日,中山紀念碑被淋潑黑色漆油,基石上多塊石碑被硬物扑爆,入口處牌坊上的「天下為公」,「中山公園」兩個牌匾損毀。
紅樓中山公園管理委員會主席麥業成估計,最少要八萬元才可修復損毀部分。
2016年11月,原由李兆堃持有的紅樓,以五百萬轉手給睿麗有限公司(簡稱睿麗)(睿麗董事為內地人肖俊峯)。
2017年元旦,親台人士在紅樓舉行盛大慶祝。
1月20日,睿麗發出律師函,要求紅樓住戶在一周內搬離。
2月12日,紅樓圍牆被拆毀,一些樹木被破壞。
2月19日,保育紅樓中山公園聯席會議,發起「萬眾同心護紅樓」行動,約三百人參與。
立法會議員朱凱廸、尹兆堅、屯門區議員朱順雅、元朗區議員麥業成、黃偉賢,認為紅樓應盡快宣布為暫定法定古蹟,要求政府保育方案不限紅樓,應包括中山公園。
古諮會主席林筱(音小)魯表示,紅樓的歷史價值可能只是「以訛傳訛」,業主沒計劃拆卸,暫不建議成為暫定古蹟。
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,若有需要,會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。
3月8日,兩名工人以鐵鎚強行拆毀紅樓兩扇窗,居民擔心有塌樓危險報警,屋宇署人員到場調查後張貼勸喻信,指有人涉未經許可作違法清拆工程。
3月9日,古諮會因應3月8日事件,優先討論「紅樓列為暫定古蹟」。
主席林筱魯認為業主行動已觸及屋宇條例,建議通過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,在未有委員反對下獲通過。
10月,政府與紅樓業主達成共識,同意保留紅樓,向政府申請維修資助。
根據維修資助計劃條款,維修後十年內不得拆毀建築物,不可轉換業權,相信有足夠時間將紅樓列為法定古蹟。
2018年雙十節起,所有活動均不能在園內舉行,大會隨之移師到門口舉辦。
2020年,《港區國安法》生效,10月10日,約二十名市民屯門中山公園,打算到孫中山紀念碑時,被多名黑人保安阻撓。
兩名自稱業主代表說該處屬私人地方,要求巿民離開,巿民堅稱該處範圍屬於官地,一名六十多歲男子嘗試突破保安防線,被保安一度拉扯,發生肢體衝突。
六輛警車,至少三十多名機動部隊成員,十名便衣警員到場戒備,市民離開時,警員要求登記身份證。
2021年2月15日,《大公報》指控,屯門紅樓內的雙十活動為台獨活動,相關活動違反國安法。
8月7日,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記者會說:「如果你無這個意圖(台獨),為何要慶祝這個日子(雙十節)呢?」
「如果你心裏真的想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,我們一定找到證據,證明你心裏所想及你所做的事。」
10月9日,北京舉行「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」,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「發表重要講話」。
10月10日,中山公園外圍,約五十名警員及警方傳媒聯絡隊戒備,青山紅樓周邊拉起封鎖線及設置圍欄,多名外籍保安在場戒備。
有市民試圖闖入紅樓,保安人員和警察以私人土地為由禁止進入。
12月,中山公園內四塊紀念碑被移除,紀念碑前廣場牆壁被塗上藍色油漆。
中山公園與紅樓命運如何,有待下回分解。
屯門中山公園
地址:屯門南龍門路
交通:輕鐵的蝴蝶站,59X號、59A號、59M號、259B號巴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