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故事 蠱卦六五 周培公 勸降解三藩危機

蠱卦第五爻,六五:幹父之蠱,用譽。

幹:樹幹造成的叉及盾,攻守兼備,引伸能幹。
父:手持算籌教導他人,引伸導師、父親。
之:離開原地前往他方。
蠱:將毒蟲放在器皿內培養成毒蟲之霸。

用:量米用的斗桶,引伸有用。
譽:互相交付牙齒作為為承諾,引伸舉薦。

意思是:能幹的導師離開原地,前往窮山惡水,得到舉薦成為有用人才。

二月河所著小説《康熙王朝》,筆下的康熙第一謀臣周培公,可解此爻爻義。

《康熙王朝》中虛構角色伍次友,向納蘭明珠推薦周培公進京尋求功名。
周培公不屑曲於權貴,希望殿試入朝參政,因試中未避諱康熙之名「玄」字被趕出考場。
流落街頭時被康熙偶然發現並舉任,成為康熙身邊最重要謀臣,立下諸多功勳,康熙最終因滿臣不滿周培公,將他調往盛京。

謫戍盛京後,周培公以病殘之軀,為康熙描畫《皇輿全覽圖》,臨死之際推薦姚啟聖負責平定台灣事宜。

周昌(1632年-1701年),字培公,湖北荊門人,父親周化龍,母親孫氏,周化龍家族是湖北荊門的大地主。

崇楨七年(1634年)十二月,張獻忠率軍進入荊門,周化龍在戰亂中被殺,周培公母親殉節,「剜目破面觸棺而死」。

周培公當時兩歲,家中田產被族叔所佔,孫氏舊僕龔嬤嬤將他帶返鍾祥照顧,供他讀書,龔嬤嬤的兒子龔榮遇去當兵賺錢。

康熙八年(1669年) ,周培公考中秀才,在荊門州衙門做小吏和幕僚。

荊門州人譚某,是新科進士,在北京內閣做中書舍人。(清朝改稱內閣中書,以新科進士擔任。)

康熙十年(1671年),譚某提攜周培公入京做內閣的供事(清代在衙門內各房科管理事務的京吏),負責抄寫文件,主要是謄寫實錄。

康熙十三年(1674年)臘月,吳三桂、耿精忠等發動三藩之亂。

平涼提督王輔臣,不滿欽差大臣莫洛(伊爾根覺羅氏)刁難,起兵擊殺莫洛,割據陝甘一帶。

周培公被調任州判(從七品),在振武將軍、副都統吳丹麾下擔任幕僚,跟隨吳丹出征荊州時喪子,不能見兒子最後一面。只有「忽展家書不忍讀,隔營猶自浪吹笳」。

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吳三桂策動王輔臣在陝甘反叛呼應。

康熙任命圖海為大將軍,統轄陝甘征討大軍,征討王輔臣,圖海統領大軍進至潼關。

吳丹被授建威將軍,周培公隨吳丹馳援潼關,見到吳丹的上級撫遠大將軍圖海。

養育周培公的龔氏,兒子龔榮遇,在平涼城王輔臣手下當陝西布政使,龔榮遇對周培公說,王輔臣在降與不降之間舉棋不定。

周培公上《平涼策》給圖海,被招為幕僚,圖海委周培公為「劄(音眨)委參議」,是由將軍督撫等大員臨時加委的職務,雖不是朝廷命官,但相等布政使司從二品職級。

清軍攻下平涼城北的虎山墩,佔據有利地形,切斷平涼城糧道,以紅夷大炮猛轟王輔臣軍營。

(紅夷大炮,有鐵炮亦有銅炮,重三十五到五百公斤不等,射程三里,炮身裝有準星、照門,可按拋物線計算彈道,明朝後期傳入中國,明朝官員在炮上覆以紅布,因此被稱為紅衣大炮。)

龔榮遇見王輔臣動搖,以蠟丸密報周培公,周培公告知圖海,圖海「顧念城中數十萬生靈」,停止炮轟平涼城,安排周培公進城招降。

圖海將周培公招降王輔臣的想法具折進京,康熙連夜召回周培公,親授聖旨,招降王輔臣,封周培公一品參政,賜黃馬褂。

周培公在短短兩年,以漢人身份,由州判(從七品)到一品參政,引起滿族朝臣不滿。

周培公攜赦詔直入平涼城,七月七日,王輔臣向圖海獻上平涼城軍民冊,上繳吳三桂授予的「平遠大將軍印」,「陝西東路總管將軍印」各一顆,王輔臣兒子王吉貞獻吳三桂授予的印信。

康熙任命王輔臣為平涼提督,加太子太保銜,詔令王輔臣隨圖海一起鎮守漢中。(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後,王輔臣做了三件事,休妻、遣散部下、自殺。)

康熙十六年(1677年),周培公擔任湖廣總督蔡毓榮(漢軍正白旗)幕僚,湖廣總督是正二品官,周培公實際被降級。

康熙十七年(1678年),圖海奏請康熙,調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青膠道尹(正三品)。

周培公為母親請旌(請求朝廷表揚),向康熙訴說母親為父殉節一事,康熙為周培公母親撰寫祭文,誥封為貞烈恭人,加贈夫人銜,贈周化龍為朝列大夫加中奉大夫(正四品)。

周培公為父母及乳娘在家守孝三年,到山東任職時與總兵意見不合,難以繼續共事,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與總兵互參而解職還鄉。

居鄉時,周培公一直視圖海為恩主,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十九日(1682年1月27日),圖海病逝,周培公作詩痛哭。

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,賦閒在家的周培公聞訊後寫平叛「條呈」(分條陳述的呈文)。

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到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,清軍三次征伐噶爾丹,噶爾丹最終服毒自殺。

(《康熙大帝》說,周培公最後擔任盛京提督,康熙年間有提督十七人,但沒有盛京提督。)

周培公一直在鄉間賦閒,以詩自嘆
老去辭家事遠遊,幽年何故久淹留,
燕關秦塞長為客,露竹蟬風早報秋,
半壁燈昏人破夢,一聲雞唱月當樓,
此時離愁添多少,不見歸鞍到郢州。

康熙四十年(1701年),周培公在家病逝,享年七十。

《康熙大帝》說周培公臨終向康熙獻《皇輿全覽圖》。

1708年,康熙下旨要求繪制《皇輿全覽圖》,以天文觀測與星象三角測量相結合方式進行,採用梯形投影法繪製,地圖比例為1:400000,是中國第一次用經緯繪圖法製作的地圖,也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大最全的地圖。

從1708年到1718年,用了十年間才基本完成。
繪圖人有耶穌會的歐洲人雷孝思、白晉、杜德美,中國學者何國棟、索柱、白映棠、貢額、明安圖,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、蘭木占巴,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。

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出木刻版《皇輿全覽圖》,有總圖一幅,分省圖和地區圖二十八幅,西藏及蒙古極西地方多空白。

康熙五十八年(1719年)印行銅版圖,詳繪西藏和蒙古極西地方,分省圖和地區圖增至三十二幅。

周培公祠位於湖北荊門市麻城鎮官堰村十組,由周培公父母合葬墓、家族祠堂、牌坊組成。

周培公祠坐西朝東,佔地面積約四千五百平方米。

周培公父母墓封土直徑六米,高一米,墓前為康熙十六年(1677年)周培公所立墓碑。
碑文:奉旨御祭
「誥贈朝列大夫加贈中奉大夫周化龍,貞烈恭人加贈夫人孫氏之墓」
立碑人為:「孝男布政使司昌,率孫監貢生家齊,家麟、家賓、家瑞、家祥」
碑文說明該墓為周培公率五子所立,為周培公父親周化龍、母親孫氏合葬墓。

周培公父母墓東部,有康熙十五年(1676年)御賜碑,碑首正面下部陰刻大篆書「御製祭文」兩行四字,碑身刻有皇帝派參政吳毓珍祭祀,周培公之母孫氏的祭文、祭祀銀兩和祭品。

御賜碑前有數十塊青石雕刻,有牌坊構件、文臣武將、石馬、石羊、石獅等。

由於年久失修、人類活動造成祖祠地貌改變,1966年文化大革命「破四舊」等活動,墓前神道、祠堂、牌坊等建築全部毀壞。

一條人工水渠,由北向南經過周培公祠,將周培公父母合葬墓和御賜碑分為兩個部分。

1998年12月9日,周培公祠被列為荊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登記名稱為孫公墓。

2011年12月9日一個夜晚,幾個毛賊盜掘周培公祠,現場弄得亂七八糟,數十塊青石雕刻散滿地上。

市博物館和掇刀區文體局工作人員,根據荊門市文物局意見,將所有石雕刻就地保護。

湖北省文物局向荊門市文物局,促請配合公安機關盡快破案,湖北省文物局安全鑒定處處長陳權勝現場督辦。(案件至今仍未偵破)

2016年11月,湖北省文物局向荊門市文物局,對周培公父母墓地進行考古發掘,清理出神道、祠堂等祭祀建築墻基和部分構件。
出土周培公父親周化龍兄弟,周成龍、周從龍、周雲龍三房族系神位碑,三塊碑落款均為「大清光緒二十五年歲次己亥吉日立」,距周培公逝世一百九十八年。

周培公墓位於他的父母合葬墓,東南約兩百米外的大道邊,沒有墳包,據傳周培公死後因牽連案件,康熙下令毀墓。

康熙丁亥(1707年)季春月吉旦,周培公五子六孫為他重立墓碑。
碑文:「皇清誥封,朝議大夫山東布政使司周公昌,慈懿、恭人閻、王氏之墓」

清道光七年歲次丁亥(1827年)季春月,墓碑又因毀壞而由耳孫(九世孫)重立,墓碑寬0.36米,高一米。

考古學家認為,周培公的墓碑屢受破壞,可能與家族矛盾有關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