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作基1963年在香港出生,英文名Peter,香港大學英文系畢業,與同系畢業的學妹結婚,育有一對兒女,妻子任中學教師,一家四口住在沙田大圍瑞峯花園。
1985年6月18日,劉作基加入警隊擔任督察。
1990年6月18日升任高級督察,五年後再升至總督察。
2000年1月24日,劉作基升任警司,他喜歡玩車,擁有寶馬、保時捷、平治跑車,劉作基因賽車導致交通意外,要鑲螺絲固定腳骨,經常受到骨痛折磿。
劉作基長期服食特效藥治療,2002年,引致骨枯,需在盆骨裝置鋼板,後來因證實患上骨癌,患上抑鬱病。
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指出,患癌病人大多需要服食類固醇,服食類固醇一年以上,會產生副作用,如瘦削、水腫、免疫力下降,易受惡菌感染、惹起骨枯、影響肝、腎功能,導致患上抑鬱及思覺失調等病。
2003年,劉作基在田心警署任指揮官,獲頒長期服務獎章。
2004年,劉作基在馬鞍山警署任指揮官,於「積極人生歌唱比賽」中任頒獎嘉賓。
2005年2月5日傍晚,隸屬馬鞍山警署一名二十四歲女警,拘捕一名涉嫌店舖盜竊,年齡不足十六歲少女。
少女姑母接報後,陪同少女在警署會見室會面,姑母及少女其後一齊離開會見室往洗手間,兩人往洗手間時,姑母留下手袋在會見室內,姑母其後發現手袋內的三千元現金不翼而飛。
該名女警已有多次「前科」,包括虛報案件、偷竊同袍款項、病假期間到內地遊玩,一直都沒有「認真處理」。
馬鞍山分區指揮官劉作基,下令向女警徹底搜身,但無所獲。
2006年,劉作基調到警察總部任職,上司是剛卸任O記主管總警司馮建民。
馮建民被稱為警隊「明日之星」,因捲入「Ba叔」貪污案,被廉署邀請交代財政狀況。
馮建民其後被調往警察總部支援科,可能會被警隊逼令提早退休。
2006年3月8日,馮建民在大埔大美督龍尾村一間村屋內,燒炭及服食藥物企圖自殺,獲救送院。
2006年9月8日下午,馮建民在兒時居住的葵涌祖堯邨墮樓身亡。
馮建民自殺身亡後,劉作基開始炒股。
恒指在2006年12月升穿二萬點,與6月13日低位相比,升超過五千點,劉作基賺得第一桶金,開始炒樓及炒股票。
2008年9月15日,美國雷曼兄弟宣布破產,導致全球股市下滑,構成股災波及樓市。
2009年,劉作基任新界北總警區(行動)警司,主要負責人手調配等工作。
劉作基這時認識一名推銷員,她是單親媽媽,育有一名年幼兒子,因工作需要經常往來中港兩地,剛遷入葵涌邨曉葵樓四十樓一個單位居住。
(2006年4月20日,一名獨居男子,因感情問題困擾,在這個單位內燒炭身亡,單位之後丟空,2009年,房署以「特快公屋編配計劃」推出。)
劉作基與單親媽媽其後成為「知己」,單親媽媽將家中鎖匙交給劉作基,方便他隨時到曉葵樓。
劉作基受金融海嘯影響投資失利,欠下逾六百萬元債項,因此導致升級試落敗,尚有兩個月才滿四十六歲,已被游說提前退休。
劉作基若然退休,無論以「新制」或「舊制」計算方式,最多只得約三百萬元一筆過退休金,失去每月八萬多元收入,無法清還欠債。
劉作基承受精神壓力,抑鬱症日益嚴重。
2010年3月1日,劉作基暫代上司丁雄基職務,任署理高級警司。
3月10日,劉作基向下屬說「呢排心情唔好」,向上級申請放兩天假獲准。
3月13日下午,劉作基未回警署銷假,劉作基的下屬打電話找他,電話無人接聽,稍後再聯絡劉作基妻子,她表示找不到丈夫。
下屬再聯絡劉作基的「紅顏知己」,輾轉取得曉葵樓一單位的鎖匙。
下午一時許,一男一女探員往曉葵樓查看,單位木門髹上白色漆油,防盜眼上方貼有警察徽號綉章。
兩人用鎖匙開門入屋,赫見劉作基身穿T恤、短褲倒在床上,已無氣息,身旁有炭爐及藥丸。
救護人員到場證實劉作基明顯死亡,毋須送院。
大批警員到場調查,證實劉作基死去一段時間,探員搜查曉葵樓及劉作基住所和辦公室,均無發現遺書。
政府化驗師及鑑證科探員稍後到場,取走炭爐及藥丸化驗。
警方相信劉作基燒炭自殺身亡,葵青警區重案組調查自殺原因。
劉作基的妻子接到通知後往曉葵樓認屍,期間情緒激動。
晚上八時,仵工到場將屍體移送葵涌殮房,等候法醫剖驗。
警務處處長鄧竟成對劉作基不幸逝世感到惋惜,向他的家屬致以深切慰問。
鄧竟成說,非常重視涉及警員的自殺個案,一直採取措施,防止及減少警員自殺,加強警員面對壓力的處理能力。
劉作基是繼他的上司總警司馮建民(49歲),助理警務處長張之琛(54歲)後,五年來第三名自殺身亡高級警官。
2010年3月14日,早上九時,劉作基多名男女親友,由警員陪同到葵涌殮房認領屍體,各人逗留半小時後離去。
葵涌邨於1960年興建,1964至1965年入伙,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,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,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、2000年、2005年落成。
2008年4月,葵涌邨完成重建,獲2008年優質建築大獎的住宅類別優異獎。
十六座住宅樓宇,其中十二座新和諧一型大廈,是香港最多新和諧一型大廈屋邨。
葵涌邨合計13,742個單位,居民人數達四萬人,以單一屋邨計,是香港居住人口最多公共屋邨。
2006年4月6日至2022年1月7日,葵涌邨共發生六十一宗非自然死亡案件。
六宗:夏葵樓、映葵樓、春葵樓、綠葵樓。
五宗:旭葵樓。
四宗:曉葵樓、逸葵樓、芷葵樓。
百葵樓、秋葵樓、茵葵樓
兩宗:合葵樓、翠葵樓、碧葵樓。
一宗:芊葵樓、葵涌邨商場。
2005年重建落成的曉葵樓,屬新和諧一型第三款連新和諧附翼五型,是葵涌邨第十三座(附翼)及十四座(主樓),發生四宗非自然死亡案件,導致五人死亡,包括一宗謀殺及自殺案、三宗自殺案。
其中兩宗自殺案在同一個單位內發生,同樣是採用燒炭方式自殺。
2022年1月,葵涌邨爆發肺炎疫情,Omicron病毒出現幾何式傳播,1月20日有九宗確診或初步確診個案,1月21日增至二十宗,1月22日增至一百零五宗。
1月22日,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,映葵樓實行五天圍封檢測,葵涌邨四座樓宇實行圍封強檢,包括芊葵樓、曉葵樓、雅葵樓、旭葵樓。
清潔承辦商在邨內四十多位清潔工,列為緊密接觸者,送往竹篙灣檢疫。
葵涌邨餘下十一座樓宇,相鄰的紀律部隊舍宿葵馥苑,被納入強制檢測,需要按要求多次檢測,預計總共涉及三萬七千人。
2022年1月27日,上午九時五十五分,有情緒問題姓王男子(20歲),危坐曉葵樓天台邊緣位置,期間不時轉身,站起來在石壆邊緣踱步,險象環生。
消防及救護員趕至,在大廈地下張開救生氣墊戒備,警方及談判專家登樓接觸事主,姓王男子兄長及母親到場進行游說。
擾攘逾一小時後,姓王男子態度軟化,自行返回安全位置,在場消防隨即上前扶持,將他交由救護車送往仁濟醫院檢驗,案件列作企圖自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