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利中心位於銅鑼灣軒尼詩道五百號,由希慎興業興建及擁有,大樓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,甘洺建築師事務所負責統籌,樓高四十一層,1981年落成。
興利中心最大租戶是三越百貨,由地庫至地面共有三層,市民慣將興利中心叫做三越百貨。
1981至2000年,差餉物業估價署租用興利中心作總部。
2004年,興利中心翻新外牆。
2005年翻新商場,包括將停車場改建為商場等,原以為興利中心會繼續下去,豈料不足半年就宣布拆卸。
2006年1月,希慎興業宣布斥資逾十二億元,將樓齡僅二十五年的興利中心拆卸重建。
(截至2022年止,興利中心是香港已拆卸的最高建築物。)
2006年9月17日,三越百貨向香港市民告別,因而出現三越百貨被搗亂都市傳說,內容與發生「狐仙」事件的薀莎大廈雷同。
2006年10月,興利中心地盤四周均已圍板,工程承包商是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,中國海外機械有限公司出租起重機(天秤),百順重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操作天秤。
地盤內近啟超道一邊,有兩部俗稱俗稱「鶴嘴秤」垂直旋轉式天秤,用以吊運較輕的工具和工業廢料,其中一部緊貼主樓紅色天秤,二十層樓高,重二十四噸。
2006年年底,地盤曾發生火警,燒燬一批建築材料。
2007年4月18日上午十時,一名天秤訊號員懷疑專注天秤情況,未為意身旁挖土機轉動,挖土機機手未留意天秤訊號員在旁,挖土機機身尾部撞中訊號員腹部,重傷死亡。
2007年7月8日,有工人聽到紅色天秤發出異響,認為天秤有問題,曾向公司反映,經過檢查,未發現有問題。
2007年7月10日,原來大廈的主樓拆至第九層,紅色天秤仍處於二十層樓約六十米高度。
數十名工人在不同樓層各司其職,譚長帶與堂兄譚勝如常在地盤內工作,梁亞保第一天到地盤開工,負責遞送工具。
早上九時四十五分,判頭認為主樓拆已至第九層,紅色天秤高度要相應調低。
紅色天秤駕駛艙內的工人,依判頭指示,準備將橫軸下降(降秤),數名工人按指示分別攀上天秤支架。
天秤被工人「鬆開螺絲」後徐徐下降,縱軸支架在離地約十五米位置突然折斷屈曲,緩緩向主樓壓下,上半截支架首先打中九樓天面邊緣,塔身繼而攔腰撼撞九樓外牆,發出巨響。
天秤支架當場嚴重扭曲斷為三截,天秤T字形頂部隨即扭曲變形,頂部支架呈倒「V」形彎曲,連同操控艙墮至九樓天面。
一截天秤擊毀地盤外圍棚架伸出,懸在半空,地盤內一時間沙塵滾滾。
譚長帶在九樓天面工作,走避不及,被支架壓在外牆。
在九樓天面工作的工人梁亞保,慌忙走避時被天秤散下組件打中右胸膛,當場肋骨折斷,事後被送院急救,證實肋骨插穿肺部,情況嚴重。
支架上四名工人,譚勝被扭曲的支架壓住,陳建華、黎遠清、黃德文,受傷被困。
在主樓地庫工作的工人李光仔,在天秤倒塌打向大樓時,聽到一聲巨響,馬上準備離開,未料第二下巨響響起,全幢大廈震動,李光仔從兩米高處震跌落地,受了輕傷。
一截由天秤跌出的鐵架,穿過一個運送工具用的大窿,直摔在離李光仔十米外的地上。
中區高級消防區長江炳林接到報告,上午九時四十九分,率領隊員到場。
由於死傷者眾多,現場拯救困難,先後出動十三部消防車,九部救護車,超過一百一十名人員到場,其中包括十二名特別拯救組人員。
江炳林發現天秤仍有倒塌危險,首先動用地盤三部推土機,將倒在大樓外牆上的天秤固定,消防員沿大樓梯間登樓搶救,天面上有很多建築材料,拯救出現困難。
上午十一時,消防員用地盤另一部天秤吊起一個泥斗,將三名消防員吊運到倒塌的天秤支架上,花了一小時才到達天秤倒V字形的屈曲頂部,發現譚長帶已無生命跡象。
消防員首先將兩名沒有被支架緊夾的工人,用泥斗吊到地面再送院治理。
另一名工人陳建華被支架壓住,倒吊其中,消防員一時無法替他解困。
地盤工人家屬知道天秤倒塌消息,紛紛趕到現場,在地盤外抬頭望向折斷的天秤,每當有人被救下,都會緊張起來。
有人緊握雙手,祈求家人「大步檻過」。
有人雙眼通紅,喃喃自語:「無事,無事…」。
消防員用泥斗將一名醫護人員吊運到支架上,醫護人員證實譚長帶及譚勝已明顯死亡。
下午一時十五分,陳建華救下送院,陳妻見丈夫仍然清醒,歡喜得大哭起來。
下午二時五十五分,消防員用工具移走被夾在外牆的譚長帶屍體,譚長帶家人傷心欲絕。
譚勝女兒得悉地盤發生事故,父親被困天秤上,立即陪伴母親趕至地盤等候消息。
消防員用了多種方法,都無法取出困在支架中的譚勝屍體,最終用「手提切割器」,先移除支架上的石屎和鋼筋,傍晚六時十一分,終於舁走屍體。
消防員前後花了超過八小時,救出傷者及將屍體舁送到地面。
這宗天秤倒塌事件,導致兩死五傷,包括:
譚長帶(49歲):早上十一時在現場證實死亡,下午二時五十五分,消防員將屍體舁送地面。
譚長帶在地盤任燒焊散工,與妻子及一對分別十二歲及十六歲子女,住香港仔田灣邨田麗樓一單位。
譚長帶為家庭經濟支柱,妻子是家庭主婦,相夫教子,為減輕丈夫負擔,間中做兼職幫補家計。
譚勝(51歲):下午二時十五分在現場證實死亡,下午六時十一分,消防員將屍體舁送地面。
譚勝與妻子陳貴妹育有一子一女,住馬鞍山耀安邨耀榮樓十一樓一單位,陳貴妹由馬鞍山警署飯堂老闆僱用當清潔散工,女兒婚後遷出,兒子(21歲)仍在就學階段。
梁亞保(55歲):被天秤組件擊中右胸,導致肺部爆裂,左手、左腳、左眼受傷,送入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治療。
陳建華(36歲):與家人住藍田,右腰、左肩受傷,左小腿骨折,留醫瑪麗醫院。
黎遠清(48歲):雙腳受傷,留醫東區醫院。
李光仔(42歲):雙腳受傷,送往律敦治醫院治療。
黃德文(45歲):送往律敦治醫院治療後出院。
新上任的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到現場視察,其後到瑪麗醫院探望傷者,張建宗表示事態嚴重,會徹查事件是否涉工序出錯及人為疏忽。
勞工處處長謝凌潔貞表示,勞工處在上月中曾巡查地盤,未發現有違規情況,出事地盤已經封閉,兩部天秤停止施工。
專家估計,意外疑涉及人為因素,可能是調整天秤高度的施工程序上出了問題,最大可能是天秤的「平衡石」過重,支架駁口的螺絲不勝負荷折斷,導致天秤腰折。
工業傷亡權益會批評勞工處監管不足,發展商希慎集團表示,出事地盤停工,直至找出意外成因與及採取補救措施。
天秤慘劇發生後,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(簡稱中房)、中國海外機械有限公司(簡稱中機)、百順重機服務有限公司(簡稱百順),被控違反《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》。
三家公司都否認控罪,後來只有百順被勞工處票控,違反《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》共二十二項控罪,另兩家公司獲控方不提證供起訴。
百順姓陳東主在東區裁判法院,承認其中五項控罪,獲控方接納。
2009年12月29日,裁判官林嘉欣判刑時指出,本案是一宗罕見悲劇,有關搭建、操作、拆卸天秤的規定,於這宗意外後訂立。
百順對肇事天秤的權限不多,即使將控方案情加以最大程度考量,事件亦只因使用過重平衡物,百順只是技術性違規,判罰款三萬六千元,毋須判監。
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認為判刑過輕,同案被告原包括中房及中機,早前獲撤控,陳錦康認為勞工處應公開交代撤控原因。
死者家屬對判刑強烈不滿,有關規例最高刑罰為罰款五十萬及監禁一年,認為判刑缺乏阻嚇力,未能反映事件嚴重性,促請律政司上訴。
勞工處表示接受裁決,但會與律政司商討罰款水平是否合適。
百順負責人陳先生稱,案件完結令他安心,公司在意外後已加強培訓及巡查。
2010年9月7日,希慎宣布旗下興利中心重建項目,正式命名為希慎廣場。
2012年8月10日,希慎廣場開幕,樓高三十六層,另設四層停車場及零售地庫,樓面面積共七十一萬平方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