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故事 蠱卦九三 潘安 趨炎附勢害親娘

易經故事 蠱卦九三 潘安 趨炎附勢害親娘

蠱卦第三爻,九三:幹父之蠱,小有悔。

幹:樹幹造成的叉及盾,攻守兼備,引伸能幹。
父:手持算籌教導他人,引伸導師、父親。
之:離開原地前往他方。
蠱:將毒蟲放在器皿內培養成毒蟲之霸。

小:沙粒,引伸細小。
有:手持肉,引伸擁有。
悔:沒遵從母親的心意,引伸後悔。

意思是:能幹的導師離開原地,前往窮山惡水,不會因為遵從母親的心意而後悔。

西晉時期美男潘安的故事,可解此爻爻義。

潘岳(247年-300年),字安仁,人稱潘安,小名檀奴(檀奴其後成為完美情人形象,稱為檀郎。),滎陽郡中牟縣人(今河南省中牟縣),安平太守潘瑾孫子,琅邪內史潘茈(音止)兒子。

少年時顯露出文學天賦,被鄉里稱為「奇童」,隨父宦遊河南、山東、河北。

潘安十二歲時,晉代名儒、揚州刺史楊肇,將十歲長女楊容姬與潘安定親。

楊肇在魏及晉初是名門望族,封東武伯,歷任大將軍參軍、荊州刺史、折沖將軍等職。

潘安貌美,少年時風流頑皮,喜歡挾牛皮彈弓,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,女孩見到即手拉手將潘安的車圍起來,婦人爭相丟水果,滿載潘安的車,這是成語「擲果盈車」由來,潘安被稱為「中國第一美男子」。

左太沖(左思)長得非常難看,他學潘安到處遊逛,婦女向他亂吐唾沫,弄得他垂頭喪氣回家。

(左思其後花了十年時間寫成《三都賦》,整個洛陽城瘋狂傳抄,令到「洛陽紙貴」,他的妹妹左棻長得很美,被晉武帝納為妃。)

潘安青年時期就讀洛陽太學,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賞識,薦舉為秀才。

公元265年,曹魏政權正式垮臺,司馬昭兒子司馬炎接受傀儡皇帝曹奐禪讓,登上大統,國號晉,是為晉武帝。

晉武帝司馬炎下鄉耕田作秀,當時文人紛紛作詩拍馬屁。
潘安作了一首《籍田賦》,辭藻清艷,聲震朝野,為朝臣所妒,被頂頭上司左遷(貶)河陽縣令(今焦作孟州和洛陽吉利區),遇上窮途潦倒的公孫弘,加以接濟。

公元271年,潘安與楊容姬完婚。
潘安的父親其後逝世,母親喜歡桃花,潘安在河陽縣遍種桃樹,風和日麗時,攙扶母親到林中賞花遊樂。

潘安將昔日水土惡劣的小縣,治理成桃花芬芳的樂土,時人號稱「河陽一縣花、花縣令」,是「花樣美男」最早的出處。

公元278年,潘安仕途不順,在《秋興賦序》中描述自己:「余春秋三十有二,始見二毛」,意思是三十二歲就長出白頭髮。

曹魏豫州刺史賈逵之子賈充賞識潘安,安排在幕府中供職,曾任司空掾、太尉掾等職。

尚書僕射山濤、領吏部王濟、裴楷等受寵,潘安在宮殿大門柱子上寫下歌謠諷刺他們,被左遷離洛陽更遠的懷縣做縣令。

潘安做得有聲有色、政績斐然,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財政部官員,後來因為犯事被免職。

公元290年5月16日,晉武帝司馬炎駕崩,晉惠帝司馬衷登基,太傅楊駿成了輔政大臣,楊駿將潘安引入門下做太傅主簿。

公元291年,史上著名醜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,楊駿被害後夷三族,潘安因公事在外,公孫弘這時是西晉楚王司馬瑋長史,替潘安求情,調往長安做縣令,將西行途中見聞所感寫成《西征賦》。

後來,潘安母親生病思歸故里,潘安隨即辭官奉母回鄉,上官再三挽留,潘安説:「我若貪戀榮華富貴,不肯聽從母意,那算甚麼兒子呢?」
上官被他的孝行感動,允他辭官,

回到家鄉後,潘安母親病癒,家中貧窮,潘安耕田種菜出售,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。

潘安養了一羣羊,每天擠奶給母親喝,在他精心護理下,母親安享晚年,潘安奉母事蹟被記入《二十四孝》。

潘安寫下《閒居賦》,回顧三十年為官經歷,表達歸隱田園意念。

西晉開國第一功臣賈充外孫賈謐(音勿),是史上著名醜皇后賈南風的侄子,權勢滔天。

賈謐喜好文學,開閣延賓,石崇、歐陽建,潘岳、陸機、陸雲、左思、劉輿、劉琨等號稱二十四友。

這二十四人佔了當時文壇十份七,經常在鉅富石崇的金谷園裏飲宴作詩,被稱之為「金谷園二十四友」,後來被歸納為「政治集團」。

公元296年,潘安回到京城做官,歷任著作郎、散騎侍郎、給事黃門侍郎等職。

潘安經常參與「金谷園二十四友」活動,寫了一首《金谷集作詩》,最後幾句「春榮誰不慕,歲寒良獨希,投分寄石友,白首同所歸。」(意思是與石崇白頭而歸。)

賈謐很欣賞潘安才華,遷黃門侍郎(隸屬尚書省,皇帝近侍,可出入禁中),上朝的文辭多出自潘安之手。

潘安與石崇等人諂事賈謐,賈謐每次登車,都與石崇望塵而拜。

潘安的母親經常勸他不要趨炎附勢,他雖然口頭受教,實際上是愈發不知足。

潘安父親任瑯邪內史職務時,狡黠自喜的小吏孫秀,充當潘安隨從,潘安不喜歡孫秀,屢屢毆打侮辱他,孫秀懷恨在心,等機會報復。

孫秀後來投靠趙王司馬倫,因智謀百出,頗得司馬倫信任倚重,司馬倫輔政,孫秀任中書令要職。

一天,潘安在中書省內遇到孫秀,對他說:「孫令還記得我們當年一起的事嗎?」
孫秀獰笑回答:「我時刻牢記以往那些事。」

公元298年,潘安妻子楊容姬病逝洛陽德宮,潘安(52歲)悲痛之極,為她服喪一年,期滿後才改服赴任。

潘安作了三首《悼亡詩》懷念妻子,《悼亡詩一》中有一句「如彼遊川魚,比目中路析」,是夫妻一人先去,像比目魚分崩離析,潘安的詩導致後世把悼亡詩限在悼念妻子範疇。

醜皇后賈南風淫亂宮閨,沒有子嗣,為達到左右朝政大權目的,計謀害太子司馬遹(音律)。

公元299年一個晚上,賈后以皇帝司馬衷生病為由,召太子進宮,派幾個宮女說皇帝賜酒,灌醉太子,哄他抄寫一篇草書,太子醉得一塌糊塗,照着筆畫亂抄一遍。

賈后吩咐潘安將太子墨寶改頭換面,變成一篇有謀反之意文章。

晉惠帝司馬衷看到這篇謀逆文章後,不辨真假,廢黜太子,賈南風為絕後患,派人用藥杵打死司馬遹。

晉惠帝永康元年(300年),趙王司馬倫、孫秀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,闖進宮以謀害太子為由,毒殺賈南風,賈謐等大臣被殺,是為「八王之亂」。

司馬倫囚禁晉惠帝自立為帝,親信孫秀當上宰相,派人向石崇索取漂亮侍女綠珠,石崇拒絕,孫秀羅織罪名説潘安與石崇參與造反。

孫秀手下闖入金谷園抓人,石崇對綠珠苦笑說:「我是因你獲罪的啊!」

綠珠當即跪下,滿臉淚水「願效死在君前!」,說完便從高處跳下,墜樓而死。

石崇先被送往刑場,潘安後至,石崇對他説:「安仁,怎麼你也來了!」
潘安回答道:「可謂白首同所歸。」
(沒想到當初一語成讖,真的死在了一起。)
石崇與母親、兄弟、妻子等全家十五人均被殺。

潘安在洛陽被殺,時年五十三歲,夷三族,兄長潘釋、潘豹、潘據、潘詵,兄弟之子,已經出門的閨女,均受牽連喪生。

潘豹閨女和母親抱頭痛哭,趙王司馬倫心生不忍,赦免她們。

潘安的侄子潘伯武在誅三族時僥倖逃脫,之後不知所終。

北宋前的《二十四孝》記載潘安辭官奉母故事,北宋學者郭居敬重新校訂《二十四孝》,考慮到八王之亂後,潘安被滅三族,七十餘歲的母親未能倖免,在《二十四孝》中將潘安除名,用宋代孝子朱壽昌棄官尋母故事代替。

潘安死於「謀逆」大罪,沒有人敢給他收屍。
過了一年多,潘安的侄子潘尼,在堆積死犯亂屍骨的墳內,將疑似潘安的屍骨運回河南鞏縣,安葬在潘安父親墳墓旁邊。

潘安墓究竟在甚麽地方,歷史上說法不一,《中牟縣誌》記載在縣城西北三里處有潘安墓,經歷過多次黃河氾濫沖刷,墓室沉入河底。

清末武秀才潘龍蛟潛水撈到一塊尺多長石碑,碑上有「潘岳之墓」四字,這塊墓碑後來下落不明,據考證此為潘氏子孫給潘安修建的衣冠冢。

坊間主要有三種說法:第一說法是在縣城西北三公里處,1938年8月,由十三歲的潘永增,在村的西側(原中牟農校)一個水坑內發現。

第二種說法是在縣城西三里處一個大土丘上,人稱單冢,內有石床,現在已無據可考。

第三種說法是,潘安死後為防人盜墓,建了兩座墳冢,單冢是潘安的疑冢。

中牟縣城沿官渡大街向東約兩公里是大潘莊,大潘莊村村支書潘樹林說,村民為紀念潘安,讓回鄉尋根問祖的人有祭拜地方,在縣城西北角處修建潘安故里遊樂園。

大潘莊村生產隊長兼遊樂園園長潘紹卿,是河北大名府人潘美二十九世子孫,潘安嫡系三十六世子孫。

1996年10月1日,潘安故里遊樂園對外開放。
一進大門,是潘安的漢白玉塑像,這尊塑像是人們根據想象中的美男子模樣造成,塑像北側為潘安墓,墓旁土山為潘安墳,土山上建有紀念碑亭。

洛陽孟津區河陽路與紫金路交會處,有一座潘安公園,內有「九大景」,每個景點都有關潘安的歷史典故。

乾隆《鞏縣志》記載:羅水又西北經袁公塢北又西北逕潘岳父子墓,有碑:岳父茈,瑯琊太守,碑石破落,文字缺敗。

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列表顯示,2009年2月13日,河南鄭州鞏義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,在芝田鎮北石村塢羅河北岸大片農田,北距310國道二百餘米處,找到潘安墓,墓冢高六米,周長三十八米,分布面積一千平方米。

基於國家政策,潘安墓尚未發掘,有人據稱復原潘安樣貌。

「科研小組組長,沈誠博士興奮地宣佈:我們可以有信心地告訴全社會,這個還原的潘安容貌,99%符合歷史上真人的外觀!」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