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故事 隨卦六二 李商隱 識人好過識字

隨卦第二爻,六二:系小子,失丈夫。
系:用手接駁細小的絲線,引伸連繫。
小:細小的沙粒。
子:初生年幼小孩,頭上有毛,囟門未合。
小子:周代掌祭祀的官員,引伸權臣。

失:四處尋找,引伸失去。
丈:手持十字形量度工具。
夫:以簪束髮的人,引伸為成年人。
丈夫:有作為的人。

意思是:將事情都寄託在權臣而不問才能,有作為的人沒有發揮的機會。

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遭遇,可解此爻爻義。

李商隱(812年-約858年),字義山,號玉谿(音溪)生、樊南生,祖籍隴西狄道(今甘肅省臨洮(音圖)縣),祖輩遷滎(音瑩)陽(今河南鄭州)。

李商隱的家世,有記載的可追溯到高祖李涉,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。(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)

曾祖李叔恆(一作叔洪),十九歲一舉中進士,曾任安陽縣尉,年二十九逝世。

祖父李俌(音撫),曾任邢州錄事參軍,父親李嗣,曾任殿中侍御史,在李商隱出生時,李嗣任獲嘉縣令(今河南獲嘉縣)。

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,申明自己是唐代皇族遠房宗室,出自隴西李氏姑臧房,是北齊光州中從事李凝之的後代。

李商隱生於滎陽(一說於浙江出生),較他大一歲的姊姊,在他出世那年夭折。

李商隱三歲時隨父親李嗣去浙江,十歲前後,李嗣在浙江幕府去世,李商隱與母親、弟妹們回到河南故鄉,生活貧困,要靠親戚接濟。

李商隱是家中長子,背負上撐持門戶責任,少年時期為人抄書賺錢,貼補家用。

唐朝雖然行科舉制,但仍是「識人好過識字」。
唐朝末年(808年-846年),出現以牛僧孺、李宗閔為首的「牛李黨爭」,兩派士大夫結黨互相爭鬥排擠,「識人好過識字」情況更加惡化。

文宗太和二年(828年),十五歲的李商隱考進士落第。

十六歲時寫出《才論》、《聖論》(今不存),獲得一些士大夫欣賞,包括時任天平節度使的令狐楚(「牛黨」)。

令狐楚教授李商隱駢體文的寫作技巧,太和四年(830年),十七歲的李商隱在《謝書》中感激令狐楚:
微意何曾有一毫,空攜筆硯奉龍韜,
自蒙夜半傳書後,不羨王祥有佩刀。
(王祥是二十四孝《臥冰求鯉》主角)

太和七年(833年),李商隱再次名落孫山,寫了一首詩,《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》:
「鸞皇期一舉,燕雀不相饒」
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賈餗(音叔,無黨派),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。

太和九年(835年)四月,賈餗升為宰相,十一月,唐文宗發動「甘露之變」,四名宰相舒元輿、王涯、賈餗、李孝本被腰斬,唐文宗意欲由左僕射令狐楚為宰相,因禁衛軍首領仇士良反對而作罷。

開成元年(836年),李商隱寫了一組詩《柳枝五首》,為這組詩寫了長長序言,講述柳枝的故事:
她是一個洛陽富商的女兒柳枝,活潑可愛,開朗大方,在一個偶然機會聽到李商隱的《燕台詩》(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篇愛情詩,李商隱仿「長吉體」艷詩中最出色篇章。)

柳枝心生愛慕,主動與他約會,但李商隱失約,他後來得知,柳枝被一個有權勢的人收為妾,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。

《燕台詩》的序言如果不是李商隱杜撰,這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,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戀。

文宗開成二年(837年),在令狐楚父子幫助下,李商隱考到進士,這一年,令狐楚病逝。

涇原節度使王茂元與「李黨」成員李德裕交好,非常欣賞李商隱才華,聘請他做幕僚,還將女兒王晏媄嫁給他。
李商隱因此與牛、李兩黨都有深厚關係,無論哪黨失勢,他都會被殃及。

李商隱娶了王茂元女兒,令狐楚兒子令狐綯(音圖)認為背叛「牛黨」,自此與李商隱不再往來。

在唐代,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不會立即授予官職,需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,其實是查進士的人脈背景再作決定。

開成三年(838车)春天,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,因無人脈背景,在覆審中被除名。

開成四年(839年),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,順利通過,得到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,主要做文章校對和典校藏書工作,官階為從九品上,但有一定發展機會。

不久,李商隱被調任弘農縣尉(今河南靈寶),為替死囚減刑(「活獄」),受到上司陝虢觀察使孫簡責難,開成五年(840年)辭職。

唐武宗時,李黨掌權,牛黨失勢,李德裕為宰相,李宗閔被貶死,牛僧孺被黜。

武宗會昌二年(842年),李商隱回到秘書省任職,職位品階比三年前的「校書郎」還低,淪為九品芝麻官。

李商隱重入秘書省不到一年,母親去世,他必須遵循慣例,離職回家丁憂三年,寫了《無題》詩:
相見時難別亦難,東風無力百花殘,
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乾,
曉鏡但愁雲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,
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爲探看。

李商隱為母親守孝期間,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。

會昌三年(843年),李商隱岳父王茂元在討伐劉稹的戰爭中病故。

會昌五年(845年)十月,李商隱結束守孝,重回到秘書省,寫了《登樂遊原》:
向晚意不適,驅車登古原,
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

(樂遊原是唐長安城內東南角一塊高地,是當時長安城內的制高點)

次年三月,唐武宗去世,傳言他長期服用道士的長生丹藥中毒身亡,經過一系列宮廷鬥爭,唐宣宗李忱即位。
這一年,三十五歲的李商隱有了兒子李袞師,他的堂弟李羲叟也中了進士。

唐宣宗時,牛黨當政,白敏中、令狐絢先後為相,李黨門生遭罷斥,李德裕被貶為崖州司戶(今廣東儋縣西北),不久即死於崖州,李黨被清除,牛僧孺還朝後也病死,歷經憲、穆、敬、文、武、宣宗六朝,「牛李黨爭」才告平息。

李商隱為官期間,身陷「牛李黨爭」漩渦,提拔他的人不是身故就是被貶,李商隱無貴人襄助,仕途變動頻繁。

大中元年(847年)九月,李商隱回到長安,寫了《賈生》一詩:
宣室求賢訪逐臣,賈生才調更無倫,
可憐夜半虛前席,不問蒼生問鬼神。

窮困潦倒之際,寫信給令狐綯,請求幫助,遭到拒絕。

令狐楚逝世十周年重陽節當天,李商隱到令狐綯家中拜祭,令狐綯不在家,他在令狐綯的廳中題了一首詩:
曾共山翁把酒時,霜天白菊繞階墀,
十年泉下無訊息,九日樽前有所思,
不學漢臣栽苜蓿,空教楚客詠江蘺,
郎君官貴施行馬,東閣無因再得窺。

令狐綯回家,看到這首詩後惱羞成怒,想剷除題詩的牆壁,但詩有出現了他父親的名字「楚」,按當時習俗無法毀掉詩作,只好鎖上門不看,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。

大中三年九月,武寧節度使盧弘止,邀請李商隱到徐州任職。

大中五年春天,盧弘止病故。
春夏期間,李商隱妻子病逝,寫下《房中曲》、《錦瑟》等悼亡詩篇,情感真摯,語意沉痛。

同年秋天,西川節度使柳仲郢(音承),邀請李商隱到西南邊境的四川做參軍,李商隱赴任途中寫了《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》:
劍外從軍遠,無家與寄衣,
散關三尺雪,迴夢舊鴛機。

李商隱鬱鬱寡歡在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,與當地僧人交往,一度想過出家,寫下這首《夜雨寄北》詩:
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,
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
大中九年(853年),柳仲郢被調回京城任職,安排李商隱做鹽鐵推官(正九品)。
大中十二年(856年),柳仲郢調任兵部尚書,李商隱失去工作,回到故鄉滎陽閒居。
大中十四年(858年)秋冬,李商隱在滎陽病故,年僅四十六歲。

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,心中抱負無法實現,通過詩歌排遣鬱悶和不安,作詩時查閱很多典籍,往往犯了晦澀(音圾)毛病。

李商隱以《無題》命名的詩共有十五首,以句首二字為題的《準無題》詩近三十首。

流傳下來的詩歌共五百九十四首,其中三百八十一首基本確定寫作時間,二百一十三首無法歸入具體年份,十多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,不過證據欠充分。

關於李商隱的墓葬地點,有兩種不同說法,一處位於沁陽市山王莊鎮廟後村,另一處位於滎陽市豫龍鎮苜蓿窪村南。

沁陽市是李商隱原籍所在地,滎陽市是李商隱祖輩遷居所至的家鄉,李商隱晚年生活的資料稀少,埋葬地點目前沒有定論。

1987年1月7日,沁陽市政府宣布,李商隱墓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,1998年、2001年兩次整修墓地。

現在的李商隱墓冢區四周砌圍牆,整個平面呈方形,邊長九米,周圍以青石砌築平台。
台上築盝(音六)頂形封丘(盝頂是頂部有四個正脊圍成平頂,金、元時期比較常用。),前樹墓碑,碑首雕作盤龍,碑身正面正中篆書「唐故李商隱之墓」。

碑陰上部刻李商隱生平簡介,為中國李商隱研究會第三屆會長劉學鍇撰寫,下部刻清康熙三十二年《河內縣誌》內的古蹟圖。
四周鋪設方磚,植松柏,李商隱愛妻《王晏媄墓》埋葬同墓園。

滎陽的李商隱墓是還沒有成形的墓園,荒冢距離苜蓿灣村南二百米左右的農田內,墓冢高約4.2米,東西長約10.4米,南北寬約10.6米,沒有墓碑,荒冢上遍布枯木和野草,目前為鄭州市和滎陽市的文物保護單位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