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故事 隨卦初九 王維 詩佛的人生過山車

隨卦第一爻,初九:官有渝,貞吉。出門交,有功。
官:在屋內置土埠以守,引伸有權力的人。
有:手持肉,引伸擁有。
渝:運沙石的船改變行走方向,引伸改變。

貞:占卜龜甲,引伸驗證。
吉:以玉作祭品,引伸吉祥。

出:自山洞中步出,本義是外出。
門:兩扇門扉,本義是內外互通的地方。
交:一個人雙腳互疊,引伸相交。

有:手持肉,引伸擁有。
功:拉風箱產生力量,引伸功勞。

意思是:有權力的人出現改變,經過驗證是吉祥的,外出與人交往是可得到功勞的。

隨卦是從否卦變化而來,否卦的上九與初六互換位置,形成隨卦,初九爻本是否卦的上九爻,上九爻來到初九爻,有降職的意思。

降職離開原來位置,與新相識的人交往,積聚功勞可升至較先前還高的職位。

唐代有「詩佛」之稱的王維,可解此爻爻義。

王維(692年-761年),字摩詰,號摩詰居士,祖籍山西祁縣。
爺爺王冑曾擔任朝廷樂官,是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,父親王處廉官至司馬,遷居蒲州(今山西永濟市),遂為河東人,育有五子一女。

母親出身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,擅長畫畫,尤其是水墨畫,拜北派祖師神秀的大弟子大照禪師為師。
王維的字「摩詰」,取自佛教《維摩詰經》。

王維是家中長子,父親在他九歲時因病去世,當時已經會寫詩。
青年時期有積極人生態度和政治抱負,寫成《隴西行》等一類關於邊塞、游俠的詩篇,運用歌行體裁,描寫各方面題材,具有岑參、高適的雄渾氣派。

唐玄宗開元三年(715年),王維離家赴京城遊學,期待早日考取功名,改善家人生活。
寫了《少年行》表達心意:
漢家君臣歡宴終,高議雲台論戰功,
天子臨軒賜侯印,將軍佩出明光宮。

當時弟弟都在蒲州(山西)
王維作出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:
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,
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成為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名詩。(蒲州位於華山以東,故詩題稱「山東」)

開元八年(720年)春天,就試禮部,落第。
開元九年(721年),中進士,王維有音樂天賦,工於音律,官太樂丞。(唐朝正五品官職,在朝廷負責禮樂方面事宜。)

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(黃獅子舞專供皇帝享用),受牽連貶為濟州司倉參軍,掌租調、公廨、倉庫等倉谷事物。

仕途不順,王維開始過隱居生活,信奉佛學,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,山水田園詩具有禪意美,畫山水畫也有心得,被譽為畫中有詩,詩中有畫。

開元十四年(726年)調任淇上。
開元十六年辭官,隱居淇上。
開元十七年,開始從大薦福寺道光禪師學頓教。(頓教是禪宗六祖慧能創立的南宗法門)

開元二十一年,王維娶妻。
開元二十二年秋天,妻子因難產去世,王維終身不娶。
其後赴東都洛陽,獻詩宰相張九齡,表達願意追隨他、為國家效力的願望。
開元二十三年返東都,張九齡執政,拔擢王維為右拾遺(八品官)。(諫官,負責向皇帝奏論政事,稱述得失。)

開元二十四年冬天,隨唐玄宗還長安,調任監察御史,後奉命出塞,擔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。
寫了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
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,
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
(安西是安西都護府簡稱,治所設在龜茲城,即今日新疆庫車。)

開元二十五年(737年),太子李瑛被廢,張九齡舉薦的監察御史周子諒觸怒玄宗被殺,張九齡被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。

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,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奉使涼州,出塞宣慰,察訪軍情,任河西節度使判官,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。
王維作了《使至塞上》:
單車欲問邊,屬國過居延,
徵蓬出漢塞,歸雁入胡天,
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,
蕭關逢候騎,都護在燕然。

開元二十六年(738年),自河西回長安,仍官監察御史。
開元二十八年(740年),遷殿中侍御史,同年冬天,因公務赴南方,自長安經襄陽、郢州、夏口至嶺南。
寫了《紅豆》:
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,
願君多採擷,此物最相思。

開元二十九年(741年),自嶺南北歸,來到瓦官寺瞻仰璇禪師。

天寶三年購得初唐詩人宋之問故居,長安藍田輞川別業,與母親一起居住,(別業建於業主所屬領地或田產範圍內,與莊園相同)
別業佔地很大,亭館相望,著名景點有二十處,王維在終南山上,過着半官半隱生活。
作了《終南別業》:
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,
偶然值林叟,談笑無還期。

《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》:
寒山轉蒼翠,秋水日潺湲,
倚杖柴門外,臨風聽暮蟬,
渡頭餘落日,墟里上孤煙,
復值接輿醉,狂歌五柳前。

天寶四年(745年),出使榆林、新秦二郡,在南陽郡遇六祖慧能弟子,南派菏澤宗祖師神會法師,為禪宗六祖慧能寫《能禪師碑》。(慧能於先天二年(713)圆寂)

天寶五年,轉庫部員外郎,掌管軍械製造、保管。
天寶七年(748年),轉庫部郎中。

天寶九年春天,母親去世,安葬在輞川別業內的清源寺。
天寶十一年三月初,守喪期滿除服,官拜吏部郎中(從五品上),當年吏部改為文部,為文部郎中。
天寶十四載(755年),由文部郎中轉給事中(五品官)。

天寶十五年(756年)六月,安祿山攻佔長安,玄宗倉皇逃往四川,王維被俘。
他曾吃藥取痢,假稱患病逃避麻煩,因詩名太大,安祿山派人迎接到洛陽,拘於菩提寺,硬委以給事中偽職。

王維聽到唐玄宗御用樂師雷海青,哭泣不願為安祿山演奏,在凝碧池被凌遲。
向裴迪作《聞逆賊凝碧池作樂》表達了心跡:
萬戶傷心生野煙,百官何日再朝天?
秋槐葉落空宮裏,凝碧池頭奏管弦。

至德二年(757年),九、十月,唐軍相繼收復長安、洛陽。
王維與其他陷賊官員,均被收繫獄中,隨後押到長安,這些人按六等定罪。(重者刑之於市、次賜自盡、次重杖一百、次三等流貶。)

王維原本以次三等定罪,必須流放遠州。
他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叛有功,請削己職以贖兄罪。
唐肅宗得知王維所作的《聞逆賊凝碧池作樂》,因而得到赦免,降為太子中允,負責掌管侍從禮儀、監管用藥,審覈(核)太子給皇帝的奏章文書。
王縉被降了一階,乾元年間被外放為蜀州刺史。

乾元元年(758年),王維加集賢殿學士,遷太子中庶子(太子侍從官),中書舍人(可以代替皇帝草擬、頒布詔書)。

上元元年(760年)夏天,轉任尚書右丞,監督稽核兵部、刑部、工部三部十二司,官職是正四品下。
這是王維一生所任官職中最高官階,也是最後所任之職,世稱「王右丞」。

上元二年(761年),王維仍官尚書右丞。
春天,上《責躬薦弟表》,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,放歸田園,使其弟王縉得以回返京師。

五月,王縉被調回,王維進上謝恩狀,七月卒。
死前遺囑是必須埋在母親墳邊永遠侍奉,臨終時作書向親友辭別,完成後安然離世。

王維一生經歷過期開元太平盛世,早年得志,擔任過諫官,接近權力中心的給事中。

受李林甫排擠,過退隱生活,遭受天寶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,被逼出任安祿山的偽職,以此獲罪,身陷囹圄,朝不保夕,最終以人生最高官位尚書右丞作結。

王維一生就像人生過山車,不過,在低位時才是最精采的時候。

一生寫了四百多首五古五律五排五絕、七古七絕七律等詩歌,如《觀獵》、《從軍行》、《老將行》、《隴西行》等邊塞詩,開啟唐代邊塞詩派。
他的田園山水詩,成了陶淵明之後,歷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。
王維參禪悟理,被譽為「詩佛」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