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sir去咗邊 羅屋民俗館(香港柴灣)

柴灣地處鯉魚門外灣,是香港島最東邊的山谷,三面環山,水源充沛,盛產林木,木材可作柴薪,當地因而叫做柴灣。
早於宋朝已有人聚居,歷經宋、元、明、清,來往廣州、浙江、福建等沿海地區船隻,途經柴灣時,往往上岸取水。

遠祖原籍山東濟南的羅氏一族,宋末戰亂開始南遷,輾轉流徙,明末清初到達廣東寶安縣。

清廷為打壓明朝遺臣鄭成功在台灣的明鄭王朝,斷絕中國大陸沿海居民對其接濟的命令,要求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遷入內地,是為遷界令,又名遷海令。

康熙八年(1669年),朝廷撒銷遷界令,允許沿海居民「復界」。
約三百名廣東東江客家人,由廣東寶安縣南遷至柴灣,建村定居。
當年有六條客家村,包括:羅屋、成屋、藍屋、陸屋、西村、大坪村,村民以種稻及灰窯業為生,生活簡單儉樸。

客家人習慣以姓氏來命名族屋群,因為屋主姓羅,所以名為羅屋。
羅屋後面是一座山,名叫童軍山,四周被樹木包圍,附近有數塊農耕地,村民以種植蔬果、飼養豬、雞等維生。
羅屋位處海邊,村民以舢舨為主要交通工具。

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羅屋獲發紅印契,嘉慶元年(1796)11月收到的稅契,現仍由羅屋後人保存。

根據1841年人口普查,柴灣(當年英文譯名是西灣)人口只有三十人。
1891年增至二百零八人,柴灣六條客家村被稱為小西灣,村民則自稱為「柴灣仔」。

英軍佔領香港時,在柴灣設置飼養牛、羊的牧場,供應遠征軍的牛奶及肉食,後來還建軍營,因為傳染病肆虐而搬離。

1941年,日本佔領香港時,柴灣六村部分建築物遭炮火毀壞。

二戰結束,香港光復,港英政府仿效英國工業革命帶動經濟,在柴灣搞工業區及公共屋邨,羅屋部分地方曾租予村外人經營小工場。

港英政府決定興建地鐵時,柴灣仍是荒蕪地帶,當時有人謔稱:「英雄被困筲箕灣,未知何日到中環」。
筲箕灣交通尚且不便,何況柴灣?正因如此,柴灣一些舊建築物,因無拆建起樓價值,得以保留。

地鐵有計劃通往柴灣,地產商聞風而動,預先收購舊村屋,拆卸興建高樓大廈。

柴灣六條客家村都被地產商收購,羅屋屋主羅勝的長子羅允養等人,1967年都已移民歐洲、美洲,地產商找不到業主收購業權,羅屋成為柴灣僅存一間客家村屋。

香港政府認為羅屋具有歷史和民俗價值,1972年,決定全幢保留。

1976年5月,前市政局轄下的博物館委員會,決定將羅屋修復為羅屋民俗館,在毗鄰興建展覽廳及中式花園。

工程歷時近二十四年,1989年11月10日竣工,黑瓦白牆的羅屋在當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

1990年1月19日,羅屋民俗館正式開放,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,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之一。

民俗館外有一幅對聯:
羅屋傳今日,新館繼皕秊(音碧年)。
皕即二百,秊為甲骨文,年的本字,意思是羅屋傳至今日有超過二百年歷史。

羅屋民俗館內藏品主要介紹柴灣歷史,羅屋歷史和特色、生活習俗。
屋內復原村屋面貌,放有家具、農具、日用品等展品,包括:功夫櫈、八仙桌、燒柴的爐灶、掛蚊帳的床,俗稱「激死蟻」的酒壇醬缸、還有嬰兒吊床及嬰兒車。

羅屋面積約一百二十平方米,建築布局簡約對稱,典型三間兩廊式客家民居,面闊三間,屋頂疊瓦舖蓋,屋脊是簡單的平脊。

「間」是指由四角支柱戓四周牆壁組成的空間,與兩側房間共同組成俗稱「三間」,是民居住宅基本建築格局。

大門是全屋唯一出入口,凹斗式正門,門框以花崗石砌成。
屋簷下設麻石長櫈,板門後方設有直木櫳加強防盜,上有屋簷以擋風雨。

為了防盜,房屋窗戶不多,正廳外與大門之間有用作採光及透氣的天井。

中央正廳是全屋核心,供奉祖先神位,兩旁耳房建有閣樓、廚房和雜物房,組成「三間」格局,布局左右對稱,有明顯中軸線,房間是工作間及睡房,閣樓用作儲物及作孩童睡房。

廚房窗下置有固定麻石枱面,約十公分深,用作擺放調味小瓶。

屋外空地俗稱「禾坪」或「曬棚」,是曬穀、晾衣、聚會地方。

羅屋外的空地現設有一系列展板,以圖文介紹柴灣歷史,羅屋歷史和建築特色,客家人習俗等。

2014年,當局在羅屋附近興建一座花園,取名羅屋民俗館花園,整個花園耗資約八百萬。
設施包括涼亭、小食亭、蔭棚、花圃、休憩用的長凳、一個現代化公廁,園內除部分大樹得以保留外,其他植物是全新栽種,2014年12月正式開放。

2019至2020年度,羅屋民俗館受疫情影響,全年僅有一千人入場,每日平均不足三人。

羅屋民俗館
地址:香港柴灣吉勝街十四號

門票:免費

開放時間:
星期一至三、五至日: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
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 : 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

休館日:
星期四(公眾假期除外)
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

交通:
港鐵柴灣站B出口,沿指示步行約五分鐘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