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sir去咗邊 志蓮淨苑(香港)

清末民初,中國戰亂頻仍,英治時期的香港,社會相對較為安定,成為亂世百姓心目中的 「天涯淨土」,大批人由內地湧到香港,包括一些佛教僧侶。

南來僧人在杳無人煙的大嶼山,種山蔬、置法器、結茅清修,農禪為生,1920年代,七八十間茅蓬、靜室,相繼在大嶼山出現。

1928年,靄亭法師創辦竹林佛學院,開創以佛學院培養僧才風氣之先。

1930年代,內地掀起第二次「廟產興學」運動,各地大小寺院均遭衝擊,促使不少僧眾由內地南遷,再圖發展。

1932年,慈航淨院開山祖宏願法師圓寂,徒孫瑞融法師協助師父智林法師,繼承遺志繼續擴建佛寺,二戰時期,在日軍威脅下保存道場。

1932年,靄亭法師來香港擔任東蓮覺苑住持,靄亭法師與瑞融法師,日後都成為志蓮淨苑住持。

香港志蓮淨苑位於九龍鑽石山南麓,苑址原名陳七花園別墅,由藍昌源居士擁有。

1934年,藍昌源將陳七花園,捐贈給覺一法師、葦庵法師兩師徒,創辦道場,發展成「女眾十方叢林」,命名為「志蓮淨苑」。

志蓮淨苑是傳統淨土宗寺院,因念佛求生彌陀極樂,故名淨土宗。

1939年,志蓮淨苑首創佛學班,有三名女學生,葦庵法師發心建立一所女眾叢林,開始置備佛像,計劃興建大殿,借得款項,辦理申請土地等手續。

1941年12月8日開始,香港進入為時三年零八個月「日佔時期」,一切宗教活動停頓。
覺一法師、葦庵法師率幾位徒弟留守淨苑,在亂世中艱難度日,苦苦堅守道場。

1943年,葦庵法師因病不幸往生,世壽僅三十八歲。
覺一法師在四天後隨之往生,世壽五十四歲。
志蓮淨苑相繼失去兩位開山祖師,頓時陷入無人主持、空前艱難境地。

1943年5月,志蓮維持委員會成立,決議禮請靄亭法師為志蓮淨苑第二任住持,負責處理苑內外一切事務。

1945年2月,日佔政府強徵志蓮淨苑用地,逼令全部搬走所有佛像、物品,幸有法雲精舍大力相助,借出房屋安奉佛像及莊嚴品等。

1945年8月,日本戰敗投降,靄亭法師辭去志蓮淨苑住持職務,弘智法師繼任。

1947年,志蓮淨苑開始辦學,弘智法師身兼校長及教師之職,1948年,志蓮義學獲教育署批准開辦。

1948年7月18日,志蓮同人大會上,一致通過建立「女眾十方叢林」,實現葦庵法師遺願,是香港唯一的「女眾十方叢林」,為從各地而來的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。

1949年7月,弘智法師任滿,曾受虛雲老和尚傳授佛法的寬慧法師,接替成為志蓮淨苑第四任住持。

1950年,志蓮義學獲教育署批准成為津貼學校。

國共內戰,香港隨即成為避難所,大批內地難民湧入香港,鑽石山地區空曠,難民聚集搭建臨時木屋,志蓮淨苑周邊成為香港主要寮屋區。

1954年,寬慧法師發願倡建安老慈幼院,1957年2月7日落成啟用,由胡文虎夫人胡陳金枝啟鑰開幕。

1961年,志蓮淨苑籌募善款,作為佛教醫院建院基金。

1963年,志蓮淨苑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,成為非牟利慈善機構。

1964年,何耀光居士,為紀念母親慈恩捐建新院舍一座。

1965年11月27日,寬慧法師突以腦溢血圓寂,世壽六十九,僧臘十八(僧尼受戒後的年歲)。

1965年,繼航法師就任志蓮淨苑代住持。

1971年,佛教醫院揭幕。

1978年,慈祥法師獲英女皇頒授M.B.E勳銜,成為香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出家人。
1979年,慈祥法師擔任志蓮淨苑住持。

1981年9月,董事會決定在慈幼院舊址興建圖書館。
1986年3月8日,志蓮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。

1985年,瑞融法師任志蓮住持。
1989年,志蓮淨苑日久失修極待整繕。
1990年,志蓮淨苑被納入鑽石山重建項目,在附近建市政公園(即現在的南蓮魚池),與佛寺結合成一整體。

1991年,董事會決定籌款重建志蓮淨苑,胡文虎女兒胡仙與建築師簽訂合約,梅豔芳為籌款義演出了很大力量。

重建工程分三期完工:
1994年1月3日,安老院和志蓮中心大樓開幕,
1996年,以僧舍為主的工程完工,
1998年1月6日,志蓮淨苑佛寺重建完成,過去不開放的志蓮淨苑,現開放給公眾參觀。
2000年5月18日,志蓮佛寺正式向公眾開放。

重建後的志蓮淨苑,位於大老山隧道入口旁邊,寺堂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,與周邊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,結合為大型仿唐建築群,是香港特色建築及景點。

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,「觀無量壽經變」圖,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,「經變」即是把佛經內容「變」成圖畫,甚至「變」為雕塑及尊像。

志蓮淨苑以中軸線為主體布局,呈現對稱、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,小部份建築手法採日本「和樣」形式。
全幢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,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,不須使用釘子,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。

寺院依山勢而建,殿堂整體建築布局為「三進三重門一院」,南、東、西邊設三個大門,分別是「山門」、「東門」、「西門」。

「山門」是正門又作「三門」,即三解脫門的意思,象徵明燈,指引眾生走向解脱之道。

山門後是蓮園,東邊有迴游式山水園景,西邊有唐式枯木水庭,中庭有兩個荷花池,一左一右,被稱為「梅池」和「詠池」,由香港藝人譚詠麟及梅豔芳捐建。

山門正中為天王殿,是大門後第一座大殿,用作迎接及引導眾生和守護寺院,位於庭院前方,殿的兩邊有兩座對稱大樓,分別是鐘樓和鼓樓。

天王殿設計參考敦煌壁畫及日本平等院鳳凰堂,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施鎏金鴟尾,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,參照盛唐風格,造型、手印、執持法器各異,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。

殿中供奉天冠彌勒佛、韋陀、四大天王,內有香港少有供奉的虛空藏菩薩。

藥師殿和觀音殿分別位於庭院左右方,藥師殿主要為眾生祝禱消災延壽,觀音殿用作舉行各項宗教儀式。

大雄寶殿位於庭院後方,是最重要殿堂,供奉釋迦牟尼佛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迦葉尊者、阿難尊者,殿內可舉行各式宗教活動,讓教徒向釋迦牟尼禱告。

地位僅次於大雄寶殿的是七層高萬佛塔,位於寺院東北方,收藏過萬尊佛像,寓意內在精神淨化的境界逐層提升。

同塔位於大雄寶殿西北方,用作供奉寺內僧人圓寂後的骨灰。

建築羣內尚有祖堂、報本堂、唸佛堂、法堂、方丈室、藏經閣。

志蓮淨苑不許參觀者、香客、信徒在寺內燒香、大聲喧譁,也不為人做佛事。
香港藝人梅豔芳的骨灰被供奉在此,志蓮淨苑只為她做過佛事。

為配合古樸設計,不少樹木有數以百年計樹齡,由湖南移植來的兩棵羅漢松,樹齡二千年以上。

2021年8月11日凌晨一時許,志蓮淨苑保安員從閉路電視發現,兩名男子在內堂搬走多個香油錢箱。
大批衝鋒隊警員接報趕至,封閉各出入口,拘捕兩名可疑男子,其中一人跌倒膝頭受傷,被捕兩男報稱四川人,早前偷渡來港。

位於下元嶺的南蓮園池是一座古式園林,面積達三萬五千平方米,山、水、林木和建築布局,均依照唐代園林設計。

南蓮園池是政府以每年一元象徵式費用,委託志蓮淨苑管理、營運和保育公園,志蓮淨苑負責公園設計、監督建造,日常維修工作。

志蓮淨苑佛寺
地址:鑽石山志蓮道五號
開放時間: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三十分

南蓮魚池
開放時間:上午七時至下午七時

交通:
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,依路牌指示,步行約五分鐘。
所有途經港鐵鑽石山站的公共交通工具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