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移世易 泰卦 上六 城覆於隍 唐玄宗昏庸失江山 哥舒翰損名節救國 配音:粵語 字幕:繁簡

https://mewe.com/p/frogwong1/show/605fff40624f661d4f58bed7

泰卦第六爻,上六:城覆於隍,勿用師,自邑告命,貞吝。
「城」:兩座城樓互相對立,用武器守衛。
「覆」:覆蓋、遮蔽。
「於」:烏鴉,因反哺被稱孝鳥。
「隍」:城牆下的護城河。

「勿」:染血的刀。
「用」:量米用的斗桶,引伸有用。
「師」:小土堆,引伸軍隊駐扎。

「自」:祖先或自己。
「邑」:人在有圍牆的地方內聚居。
「告」:牛頭放在器冊內祭祀,引伸告訴。
「命」:向下人發施號令。

「貞」:驗證。
「吝」:憂悔、痛恨。

爻辭意思是:城墻倒塌在久已乾涸的護城壕溝,這時不可進行戰爭,不要再發布繁瑣命令,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土崩瓦解。

泰久而否,與否極泰來一樣,是天理必然,修築城墻,城墻下面有溝,這種城下溝,無水時稱隍,有水時稱池。

挖掘隍土修建城墻,就像治理之道,終於實現安泰,又回到否,城墻倒塌,城墻上的土又堆積回隍,這就是城覆於隍的道理。

《象》曰:城覆於隍,其命亂也,意思是城墻倒塌在久已乾涸的護城壕溝,說明形勢已向錯亂不利方向轉化。

「城覆於隍」是城墻倒塌,填滿城壕溝,古人建城墻時就地取土,城墻建好,城墻外面便形成一道很深壕溝,壕溝注入水,成了護城河,一次勞動,建造出兩重防禦系統。

城墻出自壕溝,現在又回到原位,事物鼎盛之極後,又回到衰落狀態,喻示毀壞來自內部,城中的人推倒了城墻。

「勿用師」告誡人無法控制事物盛衰,適時而行,可免除災難,走向衰落時動用武力,只能加速滅亡。

唐代名將哥舒翰的故事,可解此爻爻義。

哥舒翰(704年—757年), 複姓哥舒,安西龜茲人(今新疆庫車),突騎施族,唐朝名將,安西副都護哥舒道元之子。

哥舒翰因有父親寵愛,喜歡喝酒賭博,一直沒有甚麽出息。
四十歲那年,哥舒翰父親去世,按照漢家禮節,在長安客居三年,遭到長安縣尉輕視,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。
後來發憤讀書,文武雙全,仗義重諾,得到河西節度使王倕賞識,進入帳下從軍。

天寶元年(742年),王倕攻取新城(今青海門源市),交給哥舒翰經營,哥舒翰治軍有方,號令嚴明,三軍震服,開始了軍事生涯。

哥舒翰喜歡讀《左傳》、《漢書》,輕錢財而重義氣,士兵們都歸附他。

天寶五載(746年),王忠嗣兼任河西節度使,十分欣賞哥舒翰,提升他為牙將。

王忠嗣派哥舒翰到新城征討吐蕃,苦拔海一戰,打敗三隊吐蕃軍,因此而知名。

唐玄宗晚年,極重邊功,天寶六載(747年)七月,下令王忠嗣攻打吐蕃據守的石堡城(今青海湟源西南)。

王忠嗣反對攻打石堡城,觸怒唐玄宗,宰相李林甫誣陷王忠嗣,哥舒翰入朝營救。

唐玄宗以哥舒翰取代王忠嗣位置,擔任鴻臚卿,充任隴右(今青海樂都)節度使。

哥舒翰力稱王忠嗣無罪,唐玄宗不聽,轉身離開。
哥舒翰叩頭跟隨進言,言辭慷慨、聲淚俱下,唐玄宗最終明白王忠嗣被冤枉,僅以阻撓軍功罪名,貶為漢陽(今湖北)太守。

經過這件事,朝廷上下對哥舒翰交口稱讚,認為哥舒翰俠義而勇壯。

王忠嗣被貶後,無人再敢忤逆唐玄宗開疆拓土的野心。

天寶七載(748年),哥舒翰在青海建造神威城,吐蕃來攻,哥舒翰將之擊退,在青海龍駒島建造應龍城,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。

石堡城地勢險要,只有一條山路通往城中,雄偉堅固,易守難攻,為吐蕃軍前沿陣地。

天寶八載(749年)六月,唐玄宗下令發動石堡城之戰,死傷數萬人後,終於如期攻下石堡城。
唐玄宗十分高興,哥舒翰因軍功拜特進、鴻臚員外卿,一個兒子獲封五品官,賜物千匹,賜莊園一座,加攝御史大夫。

天寶十一載(752年),加封開府儀同三司,天寶十二載(753年),哥舒翰再次擊敗吐蕃,攻佔洪濟、大漠門等城,佔據九曲之地。

天寶十三年(754年),唐朝與吐蕃的分界線已推進到青海湖以西,哥舒翰出戰未嘗敗績,被稱為「長勝將軍」,唐玄宗為哥舒翰立記功碑。

李林甫與安祿山交好,哥舒翰與楊國忠關係融洽,形成兩大陣營,楊國忠取代李林甫成為宰相後,拉攏哥舒翰,打壓安祿山。

唐玄宗得知哥舒翰與安祿山、安思順關係不睦,趁三人一同入朝,撮合他們冰釋前嫌,派宦官高力士設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祿山,兩人在席上發生衝突,不歡而散。

天寶十二載(753年),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,進封涼國公,食邑三百戶。
不久,進封西平郡王,次年,再拜為太子太保,加封三百戶,兼任御史大夫。

哥舒翰好飲酒,縱情聲色,身患風疾。
天寶十四載(755年)二月,哥舒翰入朝面聖路上,行至土門軍,因洗澡導致中風,昏迷很久才甦醒,患半身不遂的後遺症,回京後,在家閉門不出。

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愈演愈烈,天寶十四年,安祿山率兵十五萬,詐稱奉朝廷密旨,以討伐楊國忠為名,殺向洛陽、長安,佔領黃河以北多個郡縣。

唐玄宗要哥舒翰帶病領軍平亂,天寶十五載(756年)正月,安祿山在洛陽自封大燕皇帝,他的族弟安思順事先向唐玄宗告發安祿山,沒被唐玄宗問罪。

哥舒翰一向討厭安思順,令人偽造一封安祿山寫給安思順的信,假裝在潼關城門口抓住送信人,安思順和弟弟安元貞被朝廷處死,家人都被流放到嶺南荒蕪之地。

兔死狐悲,一向支持哥舒翰的楊國忠,擔心哥舒翰下一個要清除的是自己,楊國忠為自保,徴得唐玄宗同意,以保護皇上為名,訓練精兵。

哥舒翰以守代攻,潼關固若金湯,天寶十五年春正月,哥舒翰擊退進犯潼關的安慶緒。

唐玄宗催促乘勝追擊,棄守為攻,哥舒翰說安祿山等人久攻不下會內亂自殘,貿然出擊,沒有勝算,建議穩守為上,郭子儀、李光弼上言支持哥舒翰。

楊國忠說服唐玄宗,強逼哥舒翰出擊,封常清、高仙芝被冤殺於潼關的前車之鑑,哥舒翰無奈帶兵出擊。

天寶十五載(756年)陰歷六月四日,哥舒翰「慟哭出關」,靈寶之戰大敗,二十萬大軍,僅下八千人。

哥舒翰收拾殘兵敗將,返回潼關,崔乾祐攻克潼關,哥舒翰退至關西驛,揭榜收取兵卒,欲復守潼關。

由哥舒翰提拔的蕃將火拔歸仁等人,劫持哥舒翰,將他的雙腳綁在馬腹上,連同幾十名不肯投降將領,一起押往洛陽。

安祿山見到哥舒翰,得意洋洋說:「你過去一直看不起我,如今怎麽樣?」
哥舒翰跪在安祿山面前,伏地謝罪說:「肉眼不識陛下,以至於此,陛下是撥亂之主,天命所歸,李光弼在土門,來瑱在河南,魯炅在南陽,我為陛下招降,可一舉平定這三方唐軍。」

安祿山大喜,封哥舒翰為司空,命人將火拔歸仁拖下去斬首示眾。
哥舒翰昔日手下諸將接到書信,覆書責罵他不為國家死節,有失國家大臣體面,安祿山大失所望,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。

靈寶之戰後形勢急轉而下,唐玄宗帶楊貴妃姊妹,皇子、皇孫,官員和禁軍數千人,倉皇逃往蜀地。
隊伍行至馬嵬驛(今陜西興平西),禁軍將士殺掉楊國忠及其黨羽,逼唐玄宗賜死楊貴妃。

皇太子李亨在眾人擁戴下,來到朔方指揮抗敵,七月,李亨在靈武(今寧夏靈武)登基,是為唐肅宗,唐玄宗被遙奉為太上皇。

至德二載(757年),安慶緒殺害父親安祿山,在洛陽自稱皇帝。

唐軍集結數十萬兵力打敗安慶緒,安慶緒逃往鄴城(今河南安陽市)固守,將哥舒翰等三十餘名被俘唐將全部殺害。

平定安史之亂後,唐朝廷沒有忘記哥舒翰開疆拓土的功勞,追贈太尉,謚號武湣。

有人說哥舒翰晚節不保,若然如此,死後就不會受到朝廷追贈,謚號武湣,有悲痛哀傷武將的意思,也不會保留唐玄宗為他立的記功碑。

相信投誠只是緩兵之計,為唐軍爭取時間,保住被俘三十多名唐將性命,同時藉此誅殺叛將火拔歸仁等人。

哥舒翰紀功碑位於今甘肅臨洮城內南大街,原有廟宇,當地人稱「石碑觀,為唐玄宗天寶十三年(754年)所立,坐北向南,有三面磚壁圍護,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
全碑由巨石製成,額高0.92米,已破裂為三塊,碑額僅有「丙戌哥舒」四字可辨。
碑身上有裂紋三道並有深凹殘缺,風化嚴重,高4.25米,寬1.84米,碑正面刻有隸書碑文十二行,字勢雄健,筆力遒勁,原有九十九字,現存六十七字。

碑額刻獸形、雲紋,碑座以巨石加工而成,共五個階層,高2.4米,整碑高大雄偉,清代狄道知州田自福建亭覆之,名「唐碑亭」。

泰卦第六爻,城墻倒塌在城壕,說明泰卦發展到上六爻已由治轉亂,泰卦走到頂點,也就是走到物極必反地步。

占得此爻,有詩為記:
逢亂命不行,終久數覆否,
行師外可憂,蓄眾內防毀,
悲似喜,喜似悲,
蹙破遠山眉,門前事惹疑,
泰極將成否,人心不順從,
未宜有施用,雖正亦惟兇。
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
山寨廣播
https://frogwong.com
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
mewe專頁
https://mewe.com/p/frogwong1
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