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ttps://mewe.com/p/frogwong1/show/602bf8399c294e67e1fbce1e
小畜卦第五爻,九五:有孚攣如,富以其鄰。
「有」:手持肉,表示持有、擁有。
「孚」:抓住一個孩子,本義俘虜。
「攣」本義為連綴、牽繫。
「如」表示順從、跟隨。
「富」:屋內有酒,本義是富裕。
「以」:仍連臍帶的胎兒,引伸關連。
「其」:筲箕,篩選分類。
「鄰」本義為古代行政單位。
爻辭意思是說:心懷誠信,緊密合作,充滿至誠之心,要與鄰居一起富裕。
九五以陽爻居於剛位,是君主之位,持中守正,深得大家擁護。
《象》曰:有孚攣如,不獨富也。
不獨富就是首先讓大家及鄰居富起來
占得此爻,要注意幫助別人,注意與身邊的人相處和諧,互惠互利。
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文帝的故事,可解此爻爻義。
漢文帝劉恆(前202年-前157年7月6日),母親薄姬在秦末時為魏王魏豹妾。
薄姬於魏王宮中,與管夫人、趙子兒交好,約定說:「我們三人之中誰先富貴起來,可別忘記大家啊!」
前205年漢王劉邦率兵從臨晉渡過黃河,魏王豹向漢歸降,帶兵跟隨劉邦攻項羽,劉邦彭城戰敗,魏豹以探望患病親人為由返鄉。
西漢初年著名女相士許負,預言薄姬是天子之母,魏王豹認為自己能奪取天下,聯合項羽,背叛劉邦。
劉邦遣酈食其遊說魏豹投降,魏豹回答說:「人生一輩子,像陽光從牆縫間穿過去如此快,如今漢王傲慢,辱罵諸侯、群臣像罵奴才一樣,沒有上對下的禮節,我不想再見到他。」
劉邦遣曹參、韓信攻打魏國,魏豹被俘,河東並為漢國的一郡。
前204年,劉邦令魏豹守滎陽,項羽率領楚軍圍城時,守將周苛認為魏豹不可靠,將魏豹殺死。
魏豹的夫人薄姬被送入織室織布,劉邦見她有些姿色納入後宮,年多都沒有寵幸。
漢高祖四年初(前203年),劉邦坐在河南宮內成皋台上,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伴,她們談笑說起當年與薄姬「共富貴」的約定。
劉邦憐憫薄姬,當天把薄姬召來與她同房,薄姬說:「昨夜夢見有蒼龍槃踞在肚子上。」
漢高祖說:「這是顯貴吉兆,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。」
這次同房,薄姬有了身孕。
漢高祖四年(前203年),薄姬在河南宮內成皋台生下兒子劉恆,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(坊間多誤為第三子)。
薄姬很少有機會見到劉邦,母子因而避過呂後逼害。
劉邦晚年出征英布時,諸王子一片歌功頌德。
當時四歲的劉恆淚流滿面,把劉邦感動得唏噓不已,劉恆從小得到孝順名聲。
漢高祖十一年春(前196年),劉恆七歲,封為代王。
他為人寬容平和,與兄弟關係良好,在政治上保持低調。
劉邦有八個兒子,齊王劉肥、惠帝劉盈、趙王劉如意、代王劉恆、梁王劉恢、淮陽王劉友、淮南王劉長、燕王劉建。
劉邦死後,齊王劉肥早逝,惠帝劉盈繼位,呂後開始奪權,將劉邦寵姬、趙王劉如意生母戚夫人,弄成「人彘」置於茅廁,毒殺十四歲的趙王劉如意。
惠帝被「人彘」驚嚇成病後一直身體虛弱,加上日夜放縱,二十四歲就去世,繼位的少帝劉恭只有幾歲。
呂後其後囚禁餓死淮陽王劉友,毒死梁王劉恢愛姬,劉恢自殺殉情,燕王劉建也在抑鬱中早逝。
呂後幽禁少帝劉恭,暗下殺手,聲稱劉恭病死,立惠帝另一個兒子劉弘為帝。
薄姬眼見宮廷鬥爭殘酷,苦讀《道德經》,領略道家思想精髓,走上清淨無為道路。
劉恆在薄姬清心寡慾思想影響下,無意與其他皇子爭奪權力,甘願被分封到西北邊疆荒漠貧瘠地帶,毗鄰匈奴的代國(晉陽,今山西),正因如此,躲過呂後逼害。
公元前180年,呂後死後,太尉周勃與群臣將劉弘趕下帝座,劉弘與皇后其後雙雙「暴斃」。
劉邦的兒子只有兩個尚存,代王劉恆(23歲),淮南王劉長(18歲)。
劉長由呂後撫養長大,因而得以保全,劉恆因「無欲無爭」保全了性命。
劉長與呂後關係密切,太尉周勃等人認為並不可靠,擁立劉恆,是為漢文帝,西漢第五位皇帝(坊間有誤傳是第四位)。
漢文帝登基後,冊封功臣,以秦亡為鑑,深知百姓生活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,即位後,勵精圖治,興修水利,衣著樸素,因惜十家之財(黃金一百斤)而罷建露台。
漢文帝憐惜吏卒輸送之勞,下令列侯歸於封國,不須留於長安奉朝請。
借緹縈救父下詔廢肉刑等酷刑,大幅度免除農民租稅,還親自帶頭落田耕作。
漢文帝即位時,周邊威脅,主要是南越和匈奴,漢文帝派人修整南越王趙佗家的祖墳,設置守塚人,按時祭掃,將趙佗近族兄弟召到長安,給予官職和賞賜。
派陸賈出使南越,說明朝廷優待其族人,祭掃祖墳情況,分析戰爭對雙方皆無益,勸告趙佗取消帝號,可繼續擁有嶺南之地。
漢文帝的撫慰感動趙佗,重新向漢朝稱臣納貢,這種臣服關係一直保持了七十餘年,漢朝南部地區得到安定。
對於匈奴,漢文帝採取三種策略:
一是繼續和親,以安定邊境。
二是加強戒備,嚴防匈奴侵擾。
三是募民實邊,積粟塞下,為大規模反擊匈奴作準備。
公元前174年,針對冒頓單于來信,漢文帝回信時指出,破壞雙方關係責任在匈奴,為了邊境百姓安寧,願維持與匈奴的和親關係,將宗女翁主下嫁新繼位的老上單于。
匈奴未認真遵守和約,公元前160年、前158年,兩次入邊侵擾。,漢文帝調集大軍,堅決防衛。
漢文帝、漢景帝不懈努力,漢朝與匈奴雙方的和親關係基本延續下來,沒有出現大規模戰爭。
漢文帝政治方針和措施,令到當時社會經濟獲得顯著發展,統治秩序日臻鞏固。
西漢初年,大侯封國不過萬家,小的五六百戶,文景兩帝時期,流民還歸田園,戶口增加,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,小的戶口倍增,人民比過去富實,漢朝社會開始進入治世。
薄姬成為皇太后,不久患了重病,一病就是三年,臥床不起,漢文帝日夜守護在床前,衣不解帶,看到母親睡了,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。
漢文帝天天為母親煎藥,每次煎完,自己先嘗一嘗,看看湯藥苦不苦,燙不燙,覺得差不多了,才給母親喝,是《二十四孝》中「親嘗湯藥」主角。
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,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,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,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黑絲綢造的衣服。
到了晚年,官員為漢文帝建造陵墓,漢文帝千叮萬囑,建造陵墓霸陵,一律用瓦器,不准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做裝飾,不修高大的墳,要節省,不要煩擾百性。
後元七年(前157年),漢文帝在未央宮駕崩,廟號太宗,諡號孝文皇帝,葬於霸陵(今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白鹿原東北角)。
漢文帝臨終時,因「白頭人送黑頭人」,對母親「不孝」深為抱憾,反覆囑咐妻子竇皇后和兒女要對薄太后盡孝,為彌補這個缺憾,漢文帝要求將陵墓照「頂妻背母」方式安置。
漢文帝留下的遺詔,貫徹為國為民思想:
自己死後,百姓哭吊三日就可除去喪服,不要禁止娶妻、嫁女、祭祀、飲酒、吃肉。
應當參加喪事、服喪哭祭的人,都不要赤腳,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。
不要陳列車駕和兵器,不要動員民間男女到宮殿來哭祭等。
後宮中夫人以下全部遣送回家,霸陵一帶山水不要因修建陵墓而有所改變。
在中國歷代帝王中,漢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而為世人稱道的皇帝。
漢文帝駕崩,太子劉啟即位,是為漢景帝,尊祖母薄姬為太皇太后。
公元前155年,薄姬去世,葬於南陵,竇太后謹遵丈夫漢文帝心願,將婆婆薄姬落葬在漢文帝霸陵的南方,彷彿漢文帝背著母親薄姬的樣子。
占得此爻,有詩為記:
上下相孚信,鳥能通有無,
他時逢患難,眾力亦相扶,
石韞玉,鐵成金,
翔風隱隱入雲程,不須疑慮獨勞心,
有勢安和鹿馬新,水中有集足移根,
小舟千里方回岸,重口官人助祿名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mewe專頁
https://mewe.com/p/frogwong1
bilibili(華語版)
https://space.bilibili.com/1526133718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