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一時七分,黎偉傑與黃康杰上斜坡到停車場「大二樓」。
一名身高約一百七十五厘米,身穿深色衫、戴深色口罩的男子,從三樓跑向黎偉傑說:「有人跌咗落樓呀!」
黎偉傑問:「喺邊到墮樓?發生咩事?位置喺邊度?」
該男子沒有回應,僅用手指向「細二樓」。
黎偉傑與黃康杰跟隨該男子到二樓泊車位後方,見到車位後方有一道石壆,石壆後面有行人路,一名黑衣人士趴在行人路上,身邊無其他人。
黎偉傑與黃康杰跨過石壆,黎偉傑卸下呼吸輔助器並脫下面罩。
黎偉傑有急救資格,為「先遣急救員」,在救護員到達前,可以先做適切急救。
他嘗試與傷者接觸,問對方:「先生!先生!發生咩事?你叫咩名?」
傷者無回應。
黎偉傑隨即以無線電與詹德鵬報告,「有人懷疑從高處墮下、男、有呼吸,需要支援及一輛救護車」
詹德鵬向消防控制中心要求派出救護車,消防控制中心派出A344救護車。
尹攜珍見消防員到場救治傷者,覺得「心舒服咗」但「心有少少驚」,致電叫女兒尹雪嵐前來接她。
黎偉傑身上僅得手術手套,請市民找義務急救員到場幫忙及借出物資。
崔家朗問黎偉傑「仲要啲咩?我都搵畀你!」,黎偉傑勸他冷靜。
義務急救員華夏從街坊口中得知,有傷者「似避催淚煙而跌落嚟」,趕到現場。
凌晨一時八分,黃康杰發現傷者佩戴的深色口罩內有很多血,整個口罩滲透血漿,有呼吸造成的起伏,擔心阻到呼吸,替傷者移開口罩。
協助黎偉傑檢查傷者時,沒見到任何表面傷口或瘀傷,「只是眼耳口鼻有血」。
傷者面部及頭部附近地下有靜止的血跡,相信由口部流出。
傷者手腳「撐下撐下」,令身體一直移動到近石壆,黎偉傑在傷者移動時保護他的頭部及身體。
消防隊目鄧智恒從對講機得悉二樓發現傷者,前往二樓協助,聞到刺鼻催淚煙味。
鄧智恒檢查後,發現傷者有呼吸脈搏,神志不清,手腳抽搐,無意識,口鼻及頭頂有好多靜止的血跡。
鄧智恒與黃康杰為傷者清理血跡,檢查傷勢,鄧智恒負責檢查傷者腰部以下傷勢,無發現骨折或明顯損傷或傷口,無發現瘀傷,傷者下身沒有血跡。
消防員岑嶺峯以無線電聯絡到鄧智恒,按指示到二樓,在二樓行車路遇上主管詹德鵬及總隊目鄭樹榮,期間一名穿深色上衣的人走向他們,帶領三人到傷者倒地位置。
岑嶺峯見到傷者「成個頭都係血」,耳、鼻有血,神志不清,有郁動,無說話,有微少「𠵱𠵱呀呀」聲音,敷料一放在頭部便「濕哂」,無法檢查有沒有外出血。
黎偉傑用電筒照傷者頭部,發現頭部有血,但無發現頭顱有明顯創傷,面部、耳、口、鼻都有非流動狀態血跡,檢查傷者頸椎,無發現明顯骨折或異樣。
傷者身上背着背包,黎偉傑以軍刀𠝹開背包肩帶,將袋放於一旁,傷者背部無針或仼何物品。
傷者一直屈起及伸長手腳,眼睛半張開但眼神迷茫,心跳不穩,一分鐘約四十至六十下,血含氧量百分之九十多,是偏低水平。
鄧智恒聽到有人稱傷者是科大生,需通知科大,他抬頭見到說話人士身穿記者反光衣。
凌晨一時十分,署理警司指示第四小隊,進入尚德停車場A驅散示威者,第三小隊在停車場地下布防。
崔家朗覺得在現場「無嘢幫手」,聽到旁人大叫「警察入停車場,走啊!」,崔家朗最終離開停車場。
凌晨一時十一分,第四小隊指揮官黃家倫戴上防毒面具,與三十六名警員入停車場,他在隊伍最頭帶領,嚴卓勳在隊伍中間位置,由地面逆時針向上層掃蕩。
尹雪嵐從富康花園返回停車場A,與母親會合,在停車場A內無見到有人打架,亦嗅不到催淚煙。
凌晨一時十二分,救護隊目鄭冠明由寶寧路乘坐救護車A344,沿寶順路轉入唐明街前往尚德邨尚禮樓,觀察到前方有巴士及私家車阻路,指示司機轉入尚德邨小路,當時沒看見特別的人和事。
凌晨一時十五分,警長劉協成掃蕩至停車場二樓,經過防煙門,見到右方有消防員及救護員,「好慌忙」、「好似做緊啲嘢」。
消防員當時在石壆後面,劉協成無法見到情況,亦無上前了解。
聽到有人大叫「處理緊傷者」,黃家倫叫人上前「睇下發生咩事」。
黎偉傑抬頭對防暴警察表示「我哋救緊人」,繼續處理傷者,義務急救員華夏在旁協助。
防暴警一度在附近觀察,數名防暴警員「態度有點兇狠」,指着蒙偉傑及他的朋友呼喝「咩事?」
蒙偉傑回應:「救人先。」
防暴警逗留幾十秒後離開,向黃家倫作「簡單匯報」說有人受傷,急救員要求警員離開,稱「唔好騷擾救人」,消防員稱人手足夠。
凌晨一時十六分,尹攜珍見到消防員在打電話,及後見三名救護員從升降機出來,但不見救護員手持擔架。
黎偉傑指派一名隊員,為傷者戴上頸箍及氧氣面罩,索取維生指數,傷者血含氧量偏低,心跳不穩定,介乎四十至六十,因為一直郁動,未能量血壓。
黎偉傑發現,傷者手腳一直在郁動,要固定頭、身,避免他再撞傷自己,黎偉傑負責保護傷者頭部,隊員黃康杰保護傷者身軀。
黎偉傑希望幫側臥在地的傷者翻身,讓他可面朝天呼吸,傷者一直在動,黎偉傑與黃康杰護着傷者的頭和身,不與他鬥死力,慢慢一點點移動姿勢。
凌晨一時十七分,蒙偉傑聽到消防員要為傷者翻身,為保留翻身前的情況,蒙偉傑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。
傷者身體趴向外街方向、頭部向籃球場,頭貼地、腳微微屈膝,雙手並非高舉,而是擺近腰部及胸部,「感覺曾經好似想起身」,雙腳不是呈青蛙姿態,而是腳貼住腳,雙腳「挨埋」左邊身體,腳微微想「撐」起。
傷者當時神志不清、身體郁動移向石壆方向,黎偉傑跪在地上一直後退,順着傷者姿勢,兩人終於將他翻身。
蒙偉傑在傷者翻身後拍了兩三張相及兩段片,片段可見地上都是血。
黎偉傑叫黃康杰保護傷者頭部,檢查傷者身體有沒有其他創傷,向一名義務急救員借剪刀,剪開衣服,快速檢查,但無發現。
凌晨一時十八分,救護車A344駛近廣盈閣消防閘前,前方有多輛違泊車阻礙,救護車要停下來。
凌晨一時十九分,消防員叫蒙偉傑到近尚德商場,接另一隊消防員到傷者位置。
蒙偉傑快速跑去接消防員,回到傷者位置途中撞見義務急救員曾朗軒。
曾朗軒是十七歲中學生,曾受聖約翰救傷隊訓練,有超過一年在公眾活動當值經驗,在「反送中」期間擔任義務急救員,跟隨專業醫護人士做過急救工作。
曾朗軒跟隨蒙偉傑到達現場,發現地面有很多血跡,檢查傷勢時發現傷者有失禁徵狀,判斷可能盆骨骨折或腦部受傷。
檢查身體時先摸盆骨,感覺有輕微骨折,再向上到腹部,按壓有明顯反彈,判斷腹腔可能有嚴重內出血。
再往上摸肋骨,他感覺有「凸缺感」,判斷可能骨折,有機會導致有氣胸。
等待救護車期間,消防員準備心臟體外除顫器,以備不時之需。
若使用儀器,需移除傷者身上的電子儀器,曾朗軒從傷者褲袋搜出電話,放入自己褲袋。
凌晨一時二十分,救護車A344在廣盈閣對開,遇到違泊「死車」阻塞道路。
凌晨一時二十六分,蒙偉傑見到兩名救護員帶着擔架出現在大街,義務急救員為傷者量度脈搏,脈搏為四十四,要求讓地面的救護員先處理傷者。
消防員要求「可唔可以叫佢嚟搞咗呢單先?」
詹德鵬回覆消防員請求時說「係第二單嚟」。
(救護車A492在尚德邨入口接送另一名傷者)
(救護車A346停泊於唐俊街準備處理一宗召喚,前方停泊了數部警車阻擋。)
凌晨一時二十九分,救護車A344到達停車場附近,詹德鵬指示救護車停泊在唐明街,鄭冠明和車上兩名救護員下車,持擔架牀跑約一百米到尚德停車場A。
凌晨一時三十分,鄭冠明及救護員到達,傷者的嘴角有近乎乾涸血漬,右頭側眼角附近有腫脹,沒明顯傷口。
現場消防員告知鄭冠明,傷者或是由上一層停車場跌下來,估計脊椎及盆骨有創傷,救護員為傷者加上頭部固定器及脊椎板。
凌晨一時三十四分,曾朗軒登上救護車,陪同傷者送院,將傷勢告知救護員,幫手保管傷者的鞋以及索袋,袋裏有水樽、銀包和電話。
凌晨一時四十一分,鄭冠明未能取得傷者的血壓讀數,懷疑內出血導致血壓太低。
傷者右眼瞳孔直徑五毫米,比正常的二至三毫米長,與左眼的兩毫米不對稱,鄭冠明認為有可能是腦部受創。
鄭冠明懷疑傷者內出血,凝血酸可助凝血,對傷者使用一千毫克,達到可使用的最高劑量。
凌晨一時五十九分,傷者被送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,曾朗軒幫傷者做入院登記,初步證實傷者是周梓樂。
周梓樂有氣胸、肋骨和盆骨骨折、顱內壓急升,前兩者均符合曾朗軒在現場的判斷。
凌晨一時五十九分,一名白衫男子在三樓停車場跨越一道矮牆,疑因雙腳踏空險些跌下,及時捉緊牆身,再爬回三樓。
凌晨二時,黃家倫回到將軍澳警署後,向上級匯報停車場有傷者。
凌晨二時零一分,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麥凱鈞,獲告知周梓樂被發現倒在停車場二樓地下,懷疑從四米高的三樓位置墮下,周梓樂無反應,無人目擊墮下經過。
麥凱鈞隨即召集所有不同科醫生到場,周梓樂格拉斯哥昏迷指數只得最低的三分(格拉斯哥昏迷指數最高為十五分),血壓上壓為一百六十九,下壓為八十二,脈搏每分鐘四十五下,呼吸頻率為每分鐘十八下,屬吃力。
右瞳孔對光無反應,左瞳孔有反應,右眼瞳孔較左眼瞳孔大,右瞳孔為五豪米,左瞳孔為二毫米,可見問題應在右手邊。
周梓樂右額頭皮血腫,右眼位置有瘀包,耳鼓有積血,口腔有血塊,四肢、背部均無明顯開放式傷口,無彈射物擊中痕跡,無催淚彈、子彈擊中痕跡,四肢無變形。
首次為周梓樂全身電腦掃描,發現硬腦膜下血腫,血塊將腦向左移及向下壓,出現多處廣泛顱底骨折。
右盆骨骨折並有出血跡象,右邊肺炎小型氣胸,代謝性酸中毒,乳酸高於正常值,有機會不夠血,出現貧血現象,不夠血供給身體其他部位,失血是最大成因。
血壓是上一百六十九,下八十二,看似不低,但脈搏每分鐘四十五下,呼吸吃力等跡象可見,「顱內壓非常之高」。
雙眼瞳孔大小不一,均對光沒反應,(瞳孔對光的反應分三級,有反應、遲緩,最差是沒反應)。
凌晨二時四十五分,周梓樂父母到達醫院,在病房內見到周梓樂「瞓咗喺到」不清醒。
有醫護人員向他們表示,稍後會為周梓樂做緊急腦部手術,請他們等候。
兩人在等候室等候,期間有非醫院的人說,「有梓樂的物品可以拎返」,他們見到周梓樂的物品,包括鞋、索帶背包等。
麻醉科為周梓樂插喉,神經外科向周梓樂父母解釋及建議做開腦手術,周梓樂父母同意。
麥凱鈞認為周梓樂傷勢「好嚴重,非常嚴重」,最嚴重的是頭部創傷,因為耳、鼻、口出血,明顯顱底骨折,頭部受非常大創傷,第二嚴重為盆骨骨折,排第三的為氣胸問題。
麥凱鈞認為周梓樂可能從高處墮下,受高能量撞擊致「爆肺」,造成氣胸。
骨科其後處理周梓樂盆骨骨折,放射外科發現氣胸後通知外科,為周梓樂放氣胸。
清晨四時,麥凱鈞為周梓樂做第一次開腦手術,期間要用大量強心藥。
移除右邊顱骨,為右腦減壓,手術過程中發現周梓樂腦部受壓,血液在頭顱骨底滲出。
早上八時,周梓樂手術後送到深切治療部,雙眼瞳孔對光刺激由無反應改為反應遲緩,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仍是最低分,只得三分,有凝血功能障礙及血小板減少情況,腦出血及顱骨骨折嚴重。
醫生向周梓樂父母講解情況,說周梓樂剛做完開腦手術,情況不樂觀,周梓樂很年輕,會盡力拯救,科大校長史維曾到醫院探望周梓樂。
十一時五十三分,醫院為周梓樂做第二次電腦掃描,發現左邊大腦頂葉及中腦有新的出血。
下午三時,醫院再為周梓樂進行開腦手術,移除左邊顱骨,擺放喉管監測顱內壓。
手術後,周梓樂兩瞳孔對光刺激無反應,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仍是最低分,顱內壓高達六十毫米汞柱,遠超正常標準二十二毫米汞柱。
醫生為周梓樂靜脈輸注高度麻醉藥物,以控制顱內壓,及後進行第三次電腦掃描,周梓樂有廣泛性腦部水腫,腦幹受擠壓,腦水已放出,有廣泛硬膜下積血。
下午三時十分,東九龍總區重案組偵緝高級警員林志強,與其他警員到尚德停車場調查並拍照,二樓平台有血跡,三樓附近不見有血跡,石牆對出及其他範圍都有水跡,水無染紅。
11月5日,科大學生會臨時內務副主席梁銘軒,到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探望周梓樂。
周梓樂當時昏迷,頭部變形,整個頭部腫脹,額頭及後腦包裹紗布,面部尤其是右邊面有瘀血,瘀血塊呈紫黑色。
周梓樂明顯在吃力地喘氣,梁銘軒雖然見過周梓樂學生證上的照片,但無法認出病床上的人。
當時身處上海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,就事件表示深切慰問,指事件仍然需要調查,不評論警方的責任,警方非常重視案件。
11月7日,周梓樂腦部功能嚴重受損,內壓增至一百毫米汞柱。
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電梯大堂,貼滿記事貼和紙鶴,形成連儂牆,地上放有花束和飲品。
警方要求電訊商提供,周梓樂於11月4日至7日所有通話紀錄。
11月8日早上六時二十三分,周梓樂心臟停頓,醫生盡力搶救,周梓樂父母趕到醫院,有醫生為周梓樂做心外壓。
周梓樂父親無法控制情緒,醫護與周梓樂母親溝通,「再搶救落去,會令梓樂更辛苦」,經商量後,決定不再搶救。
八時零九分,醫生正式宣布周梓樂死亡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bilibili(華語版)
https://space.bilibili.com/1526133718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