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,沒有之一。
武則天死後,葬在西安咸陽的梁山先她而去的丈夫唐高宗乾陵。
乾陵所在地不是秘密,甚至是個旅遊景點,自宋代以來,不少人都來遊覽,在無字碑上塗鴉。
兩千年來,乾陵有記載的大規模盜挖達十七次,其中包括軍力強攻,沒有一次盜掘成功。
唐末黃巢發動三十萬大軍,沒法挖開乾陵,五代十國時期曾出任耀州節度使(相當於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員)溫韜多次率軍上山盜挖,遭遇突然而來的風雨雷電,而無法得逞。
乾陵一直保持至今天仍未開挖,在中國的皇帝陵墓中,亦只有乾陵與秦始皇陵,未被盜、未開挖。
巧合的是,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男皇帝,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。
乾陵墓前,東西兩邊立有兩塊高大石碑,西面「述聖記碑」,武則天撰文、唐中宗書寫,八千餘字的碑文主要歌頌唐高宗功績。
東面是武則天的無字碑,由一塊巨石雕成,高7.53米、寬 2.1米、厚1.49米、重 98.8噸,碑頭雕有八條互相纏繞的螭首,飾以天雲龍紋,碑座陽面線刻畫一幅《獅馬圖》,長2.14米、寬0.66米,馬屈蹄俯首,悠游就食,雄獅昂首怒目,威嚴挺立。
根據乾陵建築對稱布局特點,無字碑與述聖記碑顯然是在高宗去世時,由武則天同時主持豎立,無字碑是武則天預先為自己准備的功德碑。
神龍元年(公元705年)十一月二十六日,女皇帝武則天離開人世。
在被稱為「遺制」的遺書中,武則天宣布三點遺願:
第一,重申自去帝號,做回「則天大聖皇后」。
第二,「祔廟」,把自己的牌位,放到李唐皇室宗廟中。
第三,「歸陵」,武則天主動要求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,表明武則天把李氏江山完璧奉還李氏。
無字碑上無字,流傳五種說法:
1.功高德大無須說。
2.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。
3.功過是非留給後人說。
4.稱謂不統一不便說。
5.信奉佛教萬事皆空不用說。
武則天的無字碑上雖然無字,但有三千多個五釐米見方方格。
有人推測,無字碑原計劃刻三千多字,其後不知何故,沒有將字刻上。
有說是唐朝開元二年(公元714年)三月,唐玄宗李隆基掌權後,下令將武則天無字碑上已刻好的文字磨走。
不過,武則天於公元705年逝世,李隆基於九年後才掌權,若無字碑當時有字,不可能完全無相關記載。
若然碑上曾刻字,之後被磨走,為何三千多個方格仍保持完整?
武則天病逝後,中宗復位,國號也以唐代周,有傳武則天為自己撰寫碑文,後來可能被唐中宗埋葬在乾陵的地宮裏。
《乾縣新志》記載,宋金以後,武則天乾陵被人當做景點,文人墨客尤其喜歡來參觀,他們觸景生情,在石碑上留下「墨寶」,大膽寫下對武則天評價,褒貶不一。
無字碑題詞共四十二段,陽面三十二段,始於北宋,終於明。
明代以後,無字碑碑身仆倒,直到1957年維修扶直,再未有人題詞等。
無字碑上的文字,包括被日本學者山路廣明,視為「二十世紀之謎」的一種未能辨識的文字。
通過文字譯文,得知這段文字,是金太宗完顏晟(原名吳乞買),親弟弟完顏宗輔(金文叫阿盧補)手筆。
金太宗天會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(公元1134年12月1日),完顏宗輔在武則天無字碑上題刻《大金皇帝都統經略郎君行記》,記述修葺唐乾陵經過,有108個正楷漢字翻譯。
周圍由6.2厘米寬線刻纏枝蔓草蓮花紋,有飛獅穿行其間的圖案構成邊框,通高142厘米、寬96厘米,這段文字是將原來碑上刻的格子磨掉後刻上。
明朝金石學家趙山函認為,完顏宗輔所刻文字大概是女真文,趙山函《石墨鐫華》:「碑字不能辨,蓋女真字……字刻乾陵無字碑上。」
上世紀二十年代,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巴林右旗,遼代帝后墓志上發現同樣的文字,證實完顏宗輔所刻文字是早期契丹文。
契丹文字始創於公元 920 年,與西夏文、女真文一樣,都源自漢字,契丹文使用時間不長,隨契丹的滅亡,這種文字也失傳了。
契丹滅亡,契丹文圖書全部湮滅,目前只有宋代王易的《燕北錄》,元末明初陶宗儀的《書史會要》內,收錄了幾個描畫的契丹文字。
契丹文到元朝就已沒幾個人認識,到了明朝就沒有一個人認識,到現在,契丹文失傳八百多年,已成了天書。
武則天無字碑上的契丹文,成了中國最珍貴歷史文字資料,武則天的無字碑變得比無字更有價值。
乾陵松柏遭兵燹,滿野牛羊春草齊,
唯有乾人懷舊德,年年麥飯禮昭儀。
這是明代嘉靖年間,在無字碑上刻的一首題詩,詩的後兩句反映當年乾陵周圍百姓,懷念武則天的情景。
武則天豎在乾陵的無字碑,一直令人津津樂道,不過,武則天的無字碑不是唯一,也不是開創先河。
除武則天無字碑外,各地還有不少無字碑。
泰山玉皇頂玉皇廟門外聳立一塊無字石碑,有人認為,這塊無字碑是秦始皇祭祀時所立。
清代學者顧炎武和現代學者郭沫若,認為泰山無字碑是漢武帝所立。
可能在泰山立這塊無字碑的,還有:漢光武帝、唐高宗、唐玄宗、宋真宗等。
蘇州玄妙觀三清殿東側,宋代方孝孺無字碑,這碑本有字,方孝孺被誅十族後,朱棣命人將碑文全部剷除。
離南京牛首山不遠的長江邊,有座沒有碑文的「穢墓」,據傳這是南宋初年奸相秦檜之墓。
據說因為無人為秦檜撰碑文,墓上「丰碑屹立,不鐫一字」。
不過,秦檜死時,岳飛還未平反,相信不會無人為秦檜撰碑文,秦檜的兒子秦僖是狀元,也可為父寫碑文。
南京中山陵興建時,討論立碑撰文,原計畫由汪精衛、胡漢民等人,分別撰寫銘文和墓志銘,遭到不少人反對,章太炎當仁不讓的擬寫墓志銘《祭孫公文》。
蔣介石以中山陵建築總監身份和黨國代表名義,拒絕使用章太炎擬寫的墓志銘。
中山陵落成後,碑亭雖在,卻沒有墓志銘,後來用「天下為公」四字刻於亭中以替墓志銘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
山寨廣播(粵語版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networkabc
西瓜視頻(華語版)
https://www.ixigua.com/home/2761604949869150
bilibili(華語版)
https://space.bilibili.com/1526133718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