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四:需於血,出自穴。
此爻為需卦第四爻。
「需於血」:血如雨下。
「出自穴」:從牆穴中逃脫。
喻人處於極危險境地,幸有路可逃。
夏朝第五代君王姒相的妻子后緡,逃脫過澆追殺的故事,可解此爻爻義。
禹的兒子夏啟死後,將帝位傳給兒子太康,太康即位後,荒淫無道。
東夷有窮氏(位於山東半島的一個部落),首領后羿利用夏民對太康的怨恨,乘機奪權。(這個后羿並非射九個太陽的后羿)
太康去洛水北岸游獵時,被后羿驅逐,不得返國,在陽夏(今河南省太康縣西)居住十年後病死。
后羿流放了太康,以「禪讓」方式,安排太康弟弟仲康繼位。
后羿控制夏王朝的中樞,消滅不服從他的伯封,收留伯明氏之子寒浞,加以重用。
寒浞指示蓬蒙用桃櫚砸死后羿,將后羿剁成肉醬,給后羿的兒子吃。
后羿的兒子想偷偷逃走,闖進寒浞的口袋陣,被亂刀砍死。
寒浞把后羿的老婆玄妻據為己有,生下兩個強壯的兒子澆和豷。
澆和豷長大成人後,寒浞為擴展勢力,分封澆於過,封豷於戈(今山東北部),浞、澆兩父子得到天下,驕恣奢侈無忌。
仲康死後,兒子姒相成為夏朝第五代君王,姒相遷都至帝丘(今河南省濮陽西南),依靠同姓部落斟灌氏(今河南省清丰南)。
寒浞的兒子澆,封地在過,史稱過澆,過澆力大無窮,頗善水性,強於水戰,可在陸地上撐船行走。
公元前2002年(夏相二十八年),過澆率領軍隊攻打斟灌氏,斟灌氏不是對手,姒相最終在斟鄩被殺死。
姒相的妻子后緡有了身孕,從牆洞中爬了出來,逃至娘家有仍氏(今山東省濟寧東南),後來生下遺腹子少康,少康長大後當上牧正,負責管理畜牧。
夏朝遺臣靡集結斟灌氏及斟尋氏兩國遺民,滅寒浞後立少康為王,成為夏朝第六代君主。
少康派女間諜女艾到澆封地偵察,澆不知其父寒浞已被誅滅,帶領隨從在野外追逐一隻花鹿,他自恃奇能,笑罵車馬無用,棄車而追,疾步如飛,把隨從遠遠甩在後面。
追至西南海灘叢林,眼看要趕上花鹿,忽然閃出一伙獵人,竄出幾十只獵犬,群犬撲上去,一陣亂咬,獵人上前,割了澆的首級離開。
澆的隨從到來,收了屍身回城,剛到城下,只見夏軍搖旗擂鼓而來,前面一支長竿,高高挑着澆的頭顱,澆兵見此情景,紛紛投降。
少康結束浞、澆父子歷時四十年統治,恢復夏王朝,國家昌盛,史稱少康中興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
夏朝是中國第一個「血緣」執政國家,首名君主是大禹,之後是他的兒子啟,當時仍是以「禪讓」方式登位,各部族雖有不滿,但礙於大禹威名,仍然遵從。
到啟將王位傳給兒子太康時,各部族失去輪替機會,以武力反抗,后羿率先發難,掀起無止境腥風血雨。
連串殺戮之後,人民認為「血緣」方式傳位,較武力爭奪更好,「家天下」得到認同,這種制度,實施了數千年,至清朝滅亡才劃上句號。
在家庭,生娘不及養娘大,血濃於水的觀念已不合時宜。
婆媳紛爭,來自血緣關係,不少家姑認為媳婦是外人,「搶走」自己的兒子,她們只要回心一想,自己當年也是「外人」,若然明白這個道理,婆媳應可和諧共處。
媳婦一方也要這樣想,自己與婆家建立血緣關係,已是一家人,「需於血」不一定是腥風血雨,而是原本沒血緣的人,產生血緣關係,放棄成見,「出自穴」就會海濶天空。
在職場,派系鬥爭比血緣更厲害,所謂識人好過識字,簡單來說就是關係。
公司內有親朋戚友,是直接血緣關係,除親戚外,還有四個鐵定關係:同過窗、扛過槍、嫖過娼、分過贓。
同過窗、扛過槍就是「出自穴」,嫖過娼、分過贓就是「需於血」,簡單來說,就是系出同門,同流合污。
在國家,自古以來不可分割一部份就是血緣,這種所謂血緣關係,其實站不住腳,原因是「自古以來」無從說起。
美國立國只有二百多年,沒有「自古以來」,「自古以來」美國的原居民是印第安人。
中國有五千年文化,但新疆在清朝才納入版圖,不符「自古以來」的定義。
與其說「自古以來」,不如說當下擁有更實際,為「自古以來」發動戰爭,是「需於血」,用現代新思維,才可以「出自穴」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