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孫子兵法》:「謀定而後動,知止而有得。」
意思是謀劃準確周到然後行動,在合適時機收手才會有預期收穫。
《大學》:「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」
知其所止才可定立明確目標,定立明確目標後可靜心思考,靜心思考後,心就不會妄動,心不會妄動,可以消除顧慮,消除顧慮後,得出正確答案。
孔子說:「不要衹求速度,不要貪圖小利,衹求速度,往往達不到目的,貪圖小利,做不成大事。」
老子認為,違背自然規律,不會有好結果,遵從自然規律,才會得到益處。
人類行為舉止必須符合規律,不符合規律的事都不能長久。
做事前先考慮清楚後果,懂得適時而止才會有收穫。
【企者 不立】
「企」本義為踮着腳尖、抬起腳跟站立,引伸為期盼、希望。
「者」:在木柴下點火濺出火星,本義是燃燒,引伸為做了某種事的人。
「不」:上下探索。
「立」:一人伸開兩臂立於地上,本義為站立。
踮着腳尖、抬起腳跟,上下探索,希望能夠找到立足之地。
【跨者 不行】
「跨」本義為抬起一隻腳向前或向左右邁進。
「行」:四通八達的道路,十字路口,本義是道路,路是人走出來的,引伸為行走。
抬起一隻腳向前上下探索,在四通八達的道路,尋找正確方向。
【自見者 不明】
「自」本義是鼻子,引伸自己。
「見」:跪坐突出眼睛,表示在室內看見。
「明」:日與月同時出現,晝夜黑白分明。
只能夠看到屋內情況的人,是無法知道晝夜黑白分明。
【自是者 不彰】
「是」:日正當中,沒有偏差。
「彰」:顯現、認同。
一廂情願認為自己的想法沒有偏差的人,他的想法是無法得到別人認同的。
【自伐者 無功】
「伐」:戈刃橫於人頸之上,以戈斬首,引申以武力征討他人或以言辭誅責 。
「無」:沒有。
「功」通「攻」,即攻打,得到戰功。
自己發動戰爭,以戈刃橫於他人頸上,這樣做的人是沒法得到戰功的。
【自矜者 不長】
「矜」本意是「屈盧之矛 」,無刃的儀仗矛,是「仁義」武器,多在特殊場合應用,有不可冒犯的氣勢,雖然不能殺戮,但不怒而威。
「長」:拄着拐杖的長髮老人,本義長者。
手握儀仗矛,以為自己不怒而威,其實與拄着拐杖的長者無分別。
【其在道也】
「其」:篩選、分門別類。
「在」:草木剛萌發於地面,本義是存在。
「道」:規律。
「也」:小蛇,大蛇叫「它」。
草木分門別類於地面萌發,這種規律就像小蛇一樣,無足而行。
【曰餘食贅形 物或惡之】
「曰」本義是說,引伸為叫做。
「餘」表示多出來、殘留。
「食」本義是進食。
「贅」:在特殊條件下價值上升。
「形」:事物的形體、形狀。
「物」:五色牛,引伸萬物。
「或」:軍民兩用兵器管銎斧。
「惡」本義是罪過、邪惡,令人受苦。
「之」:向前探索。
以上所說的一切,就像不懂節制,食了比自身需要更多的食物,身體營養過剩,導致體形起了變化的人一樣。
萬物應如軍民兩用兵器管銎斧一樣,向前探索就能物盡其用,不會因使用不當令人受害。
【故有道者不處】
「故」:這樣做的話。
「有」:手上有肉,引伸為得的比別人多。
「處」:人坐在几上休息,本義是居處、止息。
這樣做的話,對規律有認識的人,會坐在几上三思而行,不會輕舉妄動。
這一章告訴我們
踮着腳尖、抬起腳跟,上下探索,希望能夠找到立足之地。
抬起一隻腳向前上下探索,在四通八達的道路,尋找正確方向。
只能夠看到屋內情況的人,是無法知道晝夜黑白分明。
一廂情願認為自己的想法沒有偏差的人,他的想法是無法得到別人認同的。
自己發動戰爭,以戈刃橫於他人頸上,這樣做的人是沒法得到戰功的。
手握儀仗矛,以為自己不怒而威,其實與拄着拐杖的長者無分別。
草木分門別類於地面萌發,這種規律就像小蛇一樣,無足而行。
以上所說的一切,就像不懂節制,食了比自身需要更多的食物,身體營養過剩,導致體形起了變化的人一樣。
萬物應如軍民兩用兵器管銎斧一樣,向前探索就能物盡其用,不會因使用不當令人受害。
這樣做的話,對規律有認識的人,會坐在几上三思而行,不會輕舉妄動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