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改變命運,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,不過,能坐言起行的人卻不多,很多人都怕離開熟識又安全的安樂窩。
離開安樂窩,如井蛙跳出井,的確需要勇氣。
《老子》一再鼓勵人們出外探索,以知識裝備自己,明白人生而平等,人與人之間才可和諧相處。
【天地不仁】
「天地」指地球的萬事萬物。
「不」是向下深究,向上探索。
屈原的《離騷》「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」,意思是追尋真理的道路漫長,百折不撓,不遺餘力才可去追求和探索。
「仁」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親和關係。
不遺餘力追求和探索地球萬事萬物,明白世間事物都互惠互利,人與人之間才可建立親和關係。
【以萬物為芻狗】
「以」是以手提攜一物,表示憑借、憑藉。
「萬」是蝎子或蛀木的蟲。
「物」是雜色牛。
「為」是用手拖着大象耕田。
「芻」是用手割草,引申飼養牛馬的草料。
「狗」大者名犬,小者名狗。
被蟲蛀的木與雜色牛,都不能用作祭祀,手拖着大象耕田,用手割除野草,野草可編織成用來祭祀的「芻狗」。
上天不需要犧牲人畜來討好,用野草織成的芻狗祭祀便可以,祭祀後,還可用芻狗做燃料煮飯吃。
【聖人不仁】
「聖人」是以教化人民為己任的教育家。
教育家要明白萬事萬物的互惠互利關係,不要用高高在上姿態教化,才可以令人與人之間有平等親和關係。
【以百姓為芻狗】
「姓」本義為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。
「百姓」、「萬姓」指人民、庶民、民眾。
人民是草根階層,如芻狗般為社會作出貢獻,統治者要如拖着象耕田的農夫一樣,視人民為合作伙伴而不是奴隸。
【天地之間】
「之」離開原地,向前探索行走。
「間」表示從門縫中看到日光,兩物相隔之處是兩者中間,引申表示中間。
觀察地球的萬事萬物,就像從門縫中看到日光,如井底之蛙,未能一窺全豹,打開門,離開原地,向前行走,探索門外世界,才知天高地厚。
【其猶橐龠乎】
「其」是篩選,分門別類。
「猶」是本性多疑的獮猴,表示謀略、計謀。
「橐」是以繩索綁束裝有物品的囊袋,本義是囊袋、袋子,小曰橐,大曰囊。
「龠」是陶瓷製的壎,相傳為伏羲氏燒土製作,平底卵形,中空,頂部有吹口,夏代的壎有三個音孔,可吹出四聲音列。
「乎」是「呼」的初文,本義為吐氣。
壎外形像一個囊袋,透過音孔控制壎腔內空氣團體積大小,分門別類發出不同頻率聲音。
親歷其境,了解情況,才可想到辦法應對,先民掌握獮猴本性多疑特性,發明壎,模仿鳥獸叫聲誘捕,令到獮猴上當。
【虛而不屈】
「虛」本義是大丘、大山,現表示孔洞、空隙。
「而」滾瓜爛熟,熟練的意思。
「不」是向下深究,向上探索。
「屈」本義是無尾或尾巴斷掉一截,引伸為首尾不全,使人聽了心裏不舒服。
大山中的孔洞或空隙,風吹過就會發出聲響,是為天籟。
人間的音樂若要與天籟看齊,熟練後要不斷探索改進,這樣才不會像斷掉一截的尾巴,首尾不全,使人聽了心裏不舒服。
【動而愈出】
「動」本義為行動,可用作動搖、活動。
「而」滾瓜爛熟,熟練的意思。
「愈」通「愉」表示快樂。
「出」古人有居於山洞,以脚趾對着山洞的方向,表達進入和離開,出就是脚趾離開山洞,也有現身的意思。
離開山洞,四處走動認識事物,由陌生到熟練,吸收愈多知識就會愈快樂。
【多言數窮】
「多」本義是鳥獸之肉重疊擺放,古時物資缺乏,能有兩塊肉已是多。
「言」由口與辛組成,辛是鑿形刀具,用來伐木、施刑,引伸為薪,另一意思是背負刑罰,心情悲痛,辛苦、辛酸。
「數」表示計算、查點。
「窮」本義是極、盡、完結。
《老殘遊記二編.第一回》:「若像起課先生,瑣屑小事,言之鑿鑿,應驗的原也不少,也是那只叫做術數小道,君子不屑言。」
吸收知識後,說話要確實而有根據,言之鑿鑿,風水卜算之術,多說無益,要盡快捨棄。
【不如守中】
「不」是向下深究,向上探索。
「如」表示順從、跟隨。
「守」守護、保衛之意、守宮。古代中國用守宮砂檢驗女子是否有性行為,引伸為純潔的處子、保留赤子之心。
「中」是古代測風工具,引伸為中央、中點、座標,堅定不移。
學習知識必須順其自然,以赤子之心探索,如純潔處子般,堅定不移不受外界引誘,像測風工具一樣,無論風從哪裏來,都不會動搖,不會偏離中央(初心)。
這一章告訴我們
不遺餘力追求和探索地球萬事萬物,明白世間事物都互惠互利,人與人之間才可建立平等親和關係。
上天不需要犧牲人畜來討好,用野草織成的芻狗祭祀便可以,祭祀後,還可用芻狗做燃料煮飯吃。
教育家要明白萬事萬物的互惠互利關係,不要用高高在上姿態教化,才可以令人與人之間有平等親和關係。
人民是草根階層,如芻狗般為社會作出貢獻,統治者要如拖着象耕田的農夫一樣,視人民為合作伙伴而不是奴隸。
觀察地球的萬事萬物,就像從門縫中看到日光,如井底之蛙,未能一窺全豹,打開門,離開原地,向前行走,探索門外世界,才知天高地厚。
親歷其境,了解情況,才可想到辦法應對,先民掌握獮猴本性多疑特性,發明壎,模仿鳥獸叫聲誘捕,令到獮猴上當。
大山中的孔洞或空隙,風吹過就會發出聲響,是為天籟。
人間的音樂若要與天籟看齊,熟練後要不斷探索改進,這樣才不會像斷掉一截的尾巴,首尾不全,使人聽了心裏不舒服。
離開山洞,四處走動認識事物,由陌生到熟練,吸收愈多知識就會愈快樂。
吸收知識後,說話要確實而有根據,言之鑿鑿,風水卜算之術,多說無益,要盡快捨棄。
學習知識必須順其自然,以赤子之心探索,如純潔處子般,堅定不移不受外界引誘,像測風工具一樣,無論風從哪裏來,都不會動搖,不會偏離中央(初心)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