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寨探案實錄:八仙嶺山火 翻舊案公審(上) 配音:粵語 字幕:繁簡

 

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主辦的國際燒傷研討會,1996年2月10日舉行閉幕晚宴,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地著名燒傷學者,雲集跑馬地馬會會所。

大會突然接到消息:新界八仙嶺發生山火,一群遠足旅行的教師和學生受困,多人嚴重燒傷,送往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。
燒傷組主任金永強教授,帶領全組醫生留駐醫院搶救病人,無法出席宴會。
噩耗傳出,會場一片寂靜。

在八仙嶺山火中受傷的其中五名傷者,燒傷面積達四成半到七成半,金永強教授表示,要不是老師捨命掩護,學生傷亡情況會更嚴重。
傷者吸入濃煙,肺部受損,頭面四肢嚴重燒傷,保住性命後,未來康復、進行整形手術,還有漫長的路要走。

現任大埔醫院行政總監的文志賢醫生憶述:「當時事態嚴重及危急,傷者除嚴重燒傷,也吸入濃煙及毒氣,需要呼吸儀器幫助,各部門反應迅速,急救穩定各人傷勢,十五分鐘內已可將學童送往深切治療部,接受二十四小時緊密照料。」

前深切治療部主管畢嘉霖醫生說:「他們送入院時雖然驚魂末定,但表現堅強,沒有哭,沒有訴苦,初期病況不穩定,我們要保持樂觀態度,不管他們甦醒了沒有,也常在他們耳邊鼓勵。」

3月2日,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,向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捐贈六百萬元,用作添置及改善燒傷部設施,為燒傷學童提供一個完善治療環境,五名學童治療四至九個月後,相繼出院。

香港八仙嶺是長約一公里的山脈,以八仙命名,由仙姑峰、湘子峰、釆和峰、曹舅峰、拐李峰、果老峰、鍾離峰、純陽峰,八個山峰組成,主峰純陽峰,高五百九十米,是群峰之首。

八仙嶺郊野公園於1978年成立,位於新界東北區,面積達3125平方公頃,是香港熱門旅遊勝地。

1996年2月10日(星期六),相對濕度在30%以下,香港天文台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。
吹東北風,風速每小時二十七公里,風力較強勁,稍後(中午十一時)轉吹東風,風速緩和至每小時八至十公里。

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,由香港中國婦女會於1990年創辦,校址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,現任校長是孫莉華博士。

2月10日,四十九名學生由四名老師帶領,參加該校地理學會與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,合辦的「金腳計劃」遠足活動。

行程由漁農處船灣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出發,經馬騮崖石壁登上八仙嶺仙姑峰,取道衛奕信徑第九、十段,以粉嶺鶴藪為目的地。

由於人數眾多,領隊周志齊老師事前提議,老師分成四組,每位老師負責最少十名學生。

早上集合時,王秀媚是最後一名抵達老師,她當時身穿黃色襯衫。
點名後,乘坐巴士往大尾篤,在漁農管理站點名確認及補充物資,上山前,周志齊一再提示預備足夠食水。

屈佩儀、周志齊、王秀媚一同商量行程,周志齊是生物科教師,有豐富行山經驗,王秀媚是地理科教師,未曾踏足過仙姑峰。

為照顧不同體能學生,分前後兩組,周志齊、王秀媚和高年級先行。

屈佩儀、李懿嬌與其他學生殿後,李懿嬌雖未曾踏足仙姑峰,但一馬當先,屈佩儀曾走過這次路線,跟在李懿嬌後面。

起步不久,六名女同學「感到很熱」要求退出,包括:余驍桓、蘇婉珊、莊美儀、陳惠紅、鄺淑玲、龍汝瑩。

屈佩儀確認眾人沒有特別不適,繼續前進,於小叢林前一個岔路口點名,陳濋汶在這個位置放生了一隻兔子。

這時余驍桓感到不適,需要照顧,周志齊與屈佩儀交換位置,由前行變為殿後,余驍桓等六人,改由周志齊及王秀媚帶領。

在前行與殿後隊伍之間,有數名學生零星分布,包括:張潤衡、李雋文。
張潤衡於路上搜尋及檢石卵,不時停下拍照,最終成為隊尾,與殿後的周志齊拉遠距離。

先頭部隊穿過小叢林後,停下休息等候其他人,殿後的周志齊一隊,抵達小平原後休息,張潤衡等人最終與大隊會合。

周志齊確定所有人集合後,李懿嬌帶同較早扺達小平原的學生攀登馬騮崖。

周志齊與余驍桓等六名女學生,稍後出發,張潤衡等人這時仍留在小平原。

周志齊及隊尾數名女同學,早上十一時,到達距離仙姑峰峰頂一百五十米處。

馬騮崖上的女同學陳濋汶回望崖下小平原,看見周志齊與余驍桓身旁草叢起火,聽到有人高喊:「有火呀!」

周志齊向起火地點走去,問:「為何有火呀?你們是不是在玩火呀?」,周志齊嘗試用身旁物件拍掉火星,未能成功。

屈佩儀見當時火頭很小覺得可以拍滅,打算爬下馬騮崖協助周志齊,但被王秀媚喝止。

火勢愈來愈大,周志齊示意各人逃跑,火乘風勢呈布袋形向左右蔓延,下山道路被山火阻隔,各人向馬騮崖逃生。

在大尾篤巴士總站燒烤的社工陳志耀,發現山上起火報警。

在小平原的人須攀過馬騮崖石壁才能離開,馬騮崖地勢險要,周志齊、王秀媚老師殿後,在崖下協助學生攀登石壁,周志齊用身體作石階,讓學生踏在他身上向上爬。

張潤衡聽到周志齊不停大叫示警,看見烈火已逼近身邊,與李雋文一同逃跑,他比李雋文更早開始攀登馬騮崖,中途哮喘發作,跌回崖下,後腦着地失去知覺。

李雋文最初與張潤衡一同逃跑,與張潤衡失散後攀爬到大石另一端,在周志齊掩護下繼續逃跑,之後遇上葉歡一行人。

屈佩儀及李懿嬌帶學生攀過仙姑峰,由另一面下山逃出火場,梁可欣是最後一人登上峰頂的人。

屈佩儀逃跑途中遇上西貢崇真中學師生,借來手提電話試圖報警,由於訊號問題未能接通九九九電台。

逃離火場後,屈佩儀及李懿嬌點名,隨行一共二十四名學生,其餘失散,一行人返回出發地點求救。

周志齊與王秀媚協助大部分學生登上馬騮崖,鄺淑玲及龍汝瑩來不及攀登,烈火已將她們吞噬,周志齊與王秀媚搶救不及,同時葬身火海。

消防處於中午十一時二十三分接到報告,聯同漁農處及民眾安全服務隊,,出動逾二百名人員搜救。

十一時二十九分,大埔一支消防隊伍到達漁農處基地,發現手上工具難以進入火場。

十一時四十分,受傷學生分散山頭各處等待救援,消防通訊中心要求安排直升機投擲水彈。

遠足愛好者譚家發當日沿相同路線登山,穿出小叢林後,發現前方發生山火,小徑兩旁有零星火頭。

譚家發聽到余驍桓呼叫救命,有四名女同學自濃煙深處迎面狂奔而來,之後紛紛在林間倒下,她們是:陳濋汶、莊美儀、蘇婉珊、陳惠紅。

譚家發折下附近矮樹叢樹枝,不斷用擊打方式撲滅山火。

火勢受到控制後,譚家發背着重傷的余驍桓撤出,傷勢較輕的蘇婉珊及陳惠紅自行跟隨下山,陳濋汶、莊美儀受傷較重,留在原地,譚家發之後折返現場,背莊美儀下山。

中午十二時,譚家發在小叢林遇上消防員,向他們指示正確火災地點,之後奔回小平原打算救走陳濋汶。

陳濋汶在等候譚家發折返期間遇上五名大學生,在大學生照顧及協助下,由直升機運走,譚家發折返時,陳濋汶已經獲救。

助理消防區長莊浩明,在馬騮崖下發現嚴重燒傷的張潤衡,召直升機到該處,把張潤衡救起送院。

消防員發現一名手臂受傷女學生,消防通訊中心再次要求派直升機救援,消防員搖擺樹木藉此引起機師注意。

中午十二時五十分,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兩架直升機輪流投擲水彈,救護人員為傷者急救,輕傷者由救援人員背下山,重傷者由直升機空運離開。

飛行服務隊陳兆基乘直升機到達現場,將一名傷者運往水壩,通知救護車接應,當時山火已燒至山頂,直升機其後往仙姑峰火場以東搜索,在馬騮崖附近有四至五名少年求救。

陳兆基降下地面,發現有四名傷者,李雋文要求先救其他人,在陳兆基協助下,一男一女先被吊上直升機。

期間烈焰乘風捲過來,陳兆基頸部局部灼傷,他試圖用戴着手套的雙手拍滅山火不成功,轉而掩護葉歡及李雋文離開,三人不慎跌下十呎下山崖。

直升機再次放下吊纜時,火已燒近身邊,陳兆基來不及為李雋文及葉歡套牢,直升機已經升高,兩人無法抓緊纜索,從二、三十呎高空跌落地面,李雋文跌落入叢林內昏迷。

陳兆基再次下去地面,除發現掉下來的葉歡外,還有四名傷者,他將葉歡及另一名傷者先救上機艙。

直升機這時無油需要折返,陳兆基因受傷到醫院診治,另一飛行服務員補上,他對接更同事說,仍有三人未救離現場。

飛行服務隊蔡德文在直升機加油後返回現場,看見有人向直機揮手,救起三名男子,李雋文失去蹤影。

傷者先送到大埔賽馬會診所治理,十名重傷者轉往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,其中一名女傷者全身70%皮膚被燒傷,被送往深切治療部醫治。

威爾斯親王醫院接獲八仙嶺發生山火通知,急症室立刻作出第二階段應變措施,增派一組由急症室、耳鼻喉、骨科,外科及深切治療部組成的醫生及護士。

兩名臨床心理學家跟隨一輛流動醫療車,前住現場向受驚學生作心理輔導。

大批傷者中,其中六名學童,被燒傷至百分之三十至七十不等。

早上六時,消防隊在馬騮山崖下一處空地,發現三具屍體,證實是王秀媚、龍汝瑩、鄺淑瑩。

這場三級山火燃燒四十小時,翌日上午十一時被全部撲滅,周志齊及李雋文仍然下落不明。

中午,民安隊於仙姑峰,東南下面約二百米山坡的相思林,發現李雋文,他在山頭渡過一晚,周志齊老師的屍體在他附近。

這宗山火奪走兩名教師及三名學生性命,十三人受傷,焚毀面積達二十公頃,成為香港歷史上傷亡最嚴重的山火。

山火熄滅後,政府化驗所科學鑒證專家張國強,到達災場詳細調查,斷定火警起源及成因。

山火範圍太大,當日風勢強勁,山火本身產生強風,隨即向山上燃燒,順東北風向上往馬騮崖蔓延,愈往上火勢愈烈,張國強無法確定山火在該地方的哪一點首先燃起。

從山上樹木被毀情況和現場環境,火源相信在馬騮崖對下,平地以上小斜路附近,相思林往上一片小平原,一條小徑略右(東面)的地方,即學生完成首段行程後休息的地點。

火災發生後一連數天,警方都在現場仔細搜索,無發現水瓶、玻璃碎片一類,可使陽光聚焦起火物品。

張國強調查及化驗三個土壤樣本後,結果顯示沒有易燃物體成份,現場找不到任何起火工具或易燃物品,張國強推測可能是有人食煙後遺下煙頭所致,但排除蓄意放火可能性。

周志齊老師曾是童軍領袖,就讀中大崇基生物系,同學都叫他做「BB齊」。

1984年畢業後,再讀港大教育學院,在葵涌循道中學及石籬天主教中學任教。
1991年9月,任教馮堯敬紀念中學。
1993年9月,出任學校培育主任。
1995年結婚,婚後不到一年就壯烈殉職。

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與馮堯敬中學發起募捐,崇基校友會發起籌募獎學金紀念周志齊校友。

2月25日,馮堯敬紀念中學和香港中文大學,宣布於9月1日成立獎學金,以周志齊和王秀媚命名,紀念兩名教師。

為表揚周志齊與王秀媚兩名老師,前教育署與漁農處、教協、教聯成立工作小組,在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內的八仙嶺仙姑峰山腳,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第二個觀景點興建涼亭。
大班鄭經瀚私下呼籲捐款,劉鑾雄立即嚮應。

涼亭建造簡單,樸實無華,原本叫「敬師亭」,後來定名為春風亭,取「春風化雨」作育萬物的意思。

紀念義勇師尊、彰顯互助互愛精神,提醒遊人愛護大自然,慎防山火。

國畫大師方召麐為春風亭的橫匾題字,亭內置有教育署署長余黎青萍,撰寫中英對照碑記,闡述事件始末,亭前植有兩株羅漢松,紀念兩位老師。

1996年3月12日植樹節,春風亭落成啟用,時任香港總督彭定康主持揭幕儀式。

馮堯敬紀念中學大門懸掛春風亭紀念牌匾,每年舉行悼念活動,向學生講述事件經過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

https://frogwong.com/?p=
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