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sir去咗邊:廣東省 潮州古城 配音:粵語 字幕:繁簡

 

廣東省潮州市位於廣東省最東部,現轄三區一縣,常住人口二百七十多萬人,是廣東省人口較少的地級市。

潮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十五項,文物古蹟七百多處,五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廣東省第一批獲得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」榮譽稱號的兩座城市之一。

2018年,潮州市旅遊收入306億元,接待遊客2007萬人次。

潮州古城位於潮州市湘橋區,現存七百二十多條古街巷、近二百處歷史建築,2019年門票收入達到二百多萬元。

名勝景點包括:
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、全國歷史最長,紀念韓愈的祠宇韓文公祠、國內罕見的宋代民居建築許駙馬府、集潮州木雕大成、堪稱一絕的「己略黃公祠」。
始建於唐朝的開元寺、始建於宋朝的青龍古廟、始建於元朝的天后宮、筆架山宋窯遺址、周總理辦公過的涵碧樓。

唐元和十四年(819年),當年五十一歲的文學家韓愈,得罪權貴,被貶至潮州做刺史。
寫了《祭鱷魚文》,「勸退」為患潮州的鱷魚,在潮州當官八個月,勤政愛民,深受愛戴,離開潮州後官運亨通。

韓文公祠始建於宋代,位於韓江東岸,筆架山中峰「雙旌石」下,與廣濟橋相連。
相傳韓愈在筆架山親手植下橡樹,後人在橡樹前為他建祠廟,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韓愈的祠廟,「韓祠橡木」成了潮州八景之一。

《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》由宋代大文豪蘇軾書寫:「文起八代之衰,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,而勇奪三軍之帥!」

韓文公祠對下有三段石階,五十一階之後有一階然後四階共五十六階,寓意韓愈貶為潮州刺史時是五十一歲,在潮州任職一年,活到五十六歲。

與韓文公祠相連的廣濟橋,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,橋長五百餘米,橫跨韓江,是韓江最重要橋樑。
相傳韓愈經常登筆架山遊覽,但要渡江非常不便,他請侄子韓湘子與廣濟和尚一起築浮橋,浮橋建成後,被稱為「湘子橋」和「廣濟橋」。

有說廣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(1171年),以前人們認為鐵牛可鎮壓水患,橋上原有兩隻鐵牛,其中一隻後來被洪水沖走,現在的廣濟橋只剩下一隻鐵牛。

廣濟橋由十八隻船連成啟合式浮橋,集拱橋,浮橋、樑橋於一體,船隻在夜間能夠通過的特殊設計。
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,譽為「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」。

廣濟橋以「十八梭船二十四洲」獨特風格,與趙州橋、洛陽橋、盧溝橋,並稱「中國四大古橋」。
2019年,廣濟橋門票收入達到一千二百多萬元。

潮州古城牆始建於北宋時期,分內城和外城,南宋時期興建的稱為堤城,經歷數百年韓江水患、兵火滄桑多次修復。

明朱元璋洪武三年(1370年),俞良輔重修潮州城牆建立廣濟門城樓,廣濟樓也稱韓江樓,民間俗稱東門樓,座落湘子橋西端,扼潮州古城東西要塞。

清咸豐年間改為吳公祠,民國二十年(1931年)二月大修,部分木構架被改用鋼筋混凝土結構,1949年後,當局撥出專款維修加固廣濟門城樓。

最近一次大修在2004年1月上旬全面竣工,按清代《潮州古城圖》和有關歷史文獻整修,保留東門樓原有防守、防洪和觀景功能。

廣濟門城樓高18.85米,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,配以玻璃瓦、紅彤壁、朱柱格子窗、畫棟雕樑,是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一座。

一個鑄於南宋紹興四年(1134年)巨型銅鐘,原放置在馬王廟,後來該廟荒廢,改放到廣濟門城樓三樓,一、二樓為廣濟橋歷史陳列館。

木雕、石刻、漆畫是潮州古建築「三絕」,己略黃公祠是潮州「三絕」中的翹楚,由曾任廣西思恩知府的黃鵬飛(號已畧),建於清光緒十三年(1887),所以名為己略黃公祠。

祠堂為兩廳夾一庭兩進式,中間為天井、兩側有廊軒,後廳有抱廈,形成四廳相向格局。

開元寺亦稱「荔峰寺」,位於開元路,以唐玄宗開元命名,建於開元二十六年(738),為歷朝祝福君主、宣講官府律令的地方。

元代稱「開元萬壽禪寺」、明代叫「開元鎮國禪寺」、清代以後「開元鎮國禪寺」與「開元寺」並稱,自建立以來,歷代均有維修。

開元寺被稱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剎,有「百萬人家福地,三千世界叢林」美譽,佔地二萬平方米,保留唐代平面布局,同時又有宋、元、明、清不同朝代建築藝術。

文革期間遭嚴重破壞,1982年,海外僑胞、港澳同胞捐資,全面維修後,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釆。

開元寺東側的大悲殿,2005年重建,之前曾是小商品市場和群眾電影院。
開元古井於公元738年開鑿,是開元寺一部份。

牌坊街在潮州老城區太平路,開元寺旁邊,牌坊是為提倡倫德禮義,表彰功績,科第突出成就者而建,一般都是男性,在周代已出現,為女姓而建的「貞節牌坊」在明代才出現。

黃梅岑《潮州牌坊紀略》記載:「牌坊,傳說可上溯唐宋,初以木建,形似『烏凹肚門』,到明時改用石砌,加疊層樓,飾以花紋,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,唯嘉靖時建多柱多門長牌坊。」
最高峰期有不同朝代牌坊一百零三座。

石砌牌坊最早建於明正德十二年(1517年),是為御史許洪宥建的「柱史」坊,最遲建於乾隆五十年(1785年),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建的「聖朝使相」坊。

經歷戰亂,到1950年僅存十九座,翌年,所有牌坊均被破壞,一座不剩。

2006年,重建潮州古牌坊二十二座,牌坊街總長1948米,闢為步行街,包括太平路1742米,東門街206米。

牌坊名稱包括:宋代建的秋台坊,明代建的大總制坊、明代最年輕狀元林大欽(21歲中狀元、34歲英年早逝)狀元坊,明末同榜進士八人的盛世元凱坊等。

每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,訴說眾多潮州英傑豐功偉績,現在牌坊數量和種類居中國牌坊之冠。

牌坊街旁邊是甲第巷,長度不足二百米,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賈望族聚居之地,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,有數十座明清宅院,四點金、下山虎、四馬拖車等潮汕傳統建築格局。

牌坊街旁的西馬路,是潮州小吃聚集地,潮州古城最著名的潮州小吃名叫「鴨母捻」,是一種甜的糯米湯圓,因形狀不是圓形,像鴨子漂浮在水而得名,可配鵪鶉蛋、銀耳、蓮子、百合、白果、綠豆等。

「反沙芋」先將糖煮開,加入芝麻、芫茜、果皮加入炒香,再放炸好的芋頭條,反覆炒至糖呈現白色,沾滿芋頭即叫起沙。

「豬腸糯米」將豬腸填裝香菇、蝦米、糯米,束緊後入鍋煮熟,切開後糯米熟而不爛,顆粒分明,佐料分布均勻,澆上桔油食用。

「春餅」是現烙春捲皮,包入黃色綠豆仁、青蔥等配料,油炸後外皮酥脆,鹹甜相間。

「鹹水粿」用米漿造成的小碟子形狀粿皮,搭配香鹹的菜脯交織出特別口感,粿滑潤柔軟,菜脯味芬芳鹹香。

「醃製佛手瓜」年份從幾年至幾十年不等,價錢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人民幣一市斤。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

https://frogwong.com/?p=

製作:山寨廣播 配音:王sir
音樂:Mystery/Sorrow(元方)
圖片:部份來自互聯網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