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邢寺(又稱帕辛寺)位於清邁古城中心偏西,內叻差當能路與辛哈叻路交界,在清邁周日步行夜市終點,由清邁古城東門(塔佩門)直走就到。
帕邢寺在英國還有分廟,屬第一等皇家寺廟,與曼谷臥佛寺同級,是清邁古城區規模最大,保存最好佛寺。
明萊王朝第五任國王帕於王,1345年在一個菜市場旁邊,興建他父親康夫王的舍利塔,寺廟名字叫立清寺,即「菜市場旁的廟」。
1367年,斯里蘭卡將帕邢青銅佛像送給清邁王,斯里蘭卡的第一個國王自稱是獅子後裔,所以叫「獅子國」,「帕邢」的意思是「來自獅子國的佛陀」。
運送佛像到清萊的馬車在菜市場發生故障,清邁王決定將這尊佛像安放在立清寺內。
佛像端坐在蓮座上,施觸地印(又名降魔印)。
相傳釋迦牟尼佛證悟時,受魔王波旬干擾,魔王波旬問:「誰可為你做證你已經開悟?」
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觸地說:「大地可以為我作證!」
堅牢地神隨即出現為釋迦牟尼佛證明,他已經成就佛道,魔王才退去。
立清寺於1518年擴建,改名為帕邢寺,「帕邢」泰文意思是「勇敢」而非「獅子」。
清邁王朝歷代帝王常來此朝拜,1545年,舍利塔被地震摧毀,之後陸續修復。
1578年至1774年,緬甸人統治蘭納王朝,帕邢寺內的「帕邢」佛像頭,戰亂時期被僧人取走收藏,之後下落不明。
1782年帕邢寺重修,供奉在萊卡僧院,「帕邢」佛身與佛頭都是複製品,是鍍金的,比原來的略小,真品收藏在清邁國家博物館。
1892年,蘭納歸順暹邏國泰王,成為西北省份,帕邢寺於1920年大規模修繕,1941年,帕邢寺列入皇家佛寺中第一級。
許多建築物到2002年恢復昔日光彩,2016年修整正式完成。
帕邢寺佔地廣大,非常經典的蘭納式寺廟建築,以紅色、金色搭配為主。
入口有兩隻石獅守護,之後是圓型小廣場,寺廟原不收門票,因太多遊客進入主殿參觀,為限制人數,進入主殿要購票(二十泰銖),是清邁古城最早收門票的寺廟。
售票處在圓型小廣場左邊,若不進入主殿,在主殿外遊覽,不用買票。
圓型小廣場右側,聳立一座木造藏經閣,磚造的基座特別高,目的是防潮及水浸,外牆的灰泥佛像浮雕沉靜莊嚴,主要是保護易毀的經文卷,和尚可在此查閱教義或記錄民間傳說。
穿過圓型小廣場是主殿,主殿前有護傘的金雕像是得道高僧古巴洗威猜,雕像後是主殿,主殿階梯兩側,各有一條金色「娜伽與瑪卡拉」。
主殿內奉的一尊金銅佛像來自印度,自古供奉在印度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內。
佛像失蹤後,輾轉流落在帕刑寺內這尊佛像與兩側供奉的佛像,被視為泰北最具靈性三尊佛像。
大型金佛像下面伴有其他佛像群,主殿兩旁還有栩栩如生的得道高僧蠟像,主殿後是講堂,有得道高僧蠟像及介紹,主殿與講堂之間,右邊是鐘塔。
講堂後面一座高約二十米金塔,建於十六世紀,塔身原是白色,保存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,塔頂有泰王所贈的水晶蓮花,東南西北各有一個對稱小佛塔。
舍利塔右邊是並不起眼的康夫王墓,左邊是萊卡僧院。
萊卡僧院內有細膩精緻的木雕及壁畫,由一位名叫傑衫的當地華僑藝術家所畫。
內容多是佛教流傳關於釋迦牟尼在世事跡,通俗故事情節及北方人日常生活,包括戰爭、出巡、宴飲、遊戲、買賣等等,蘭納男子身上有刺青,女子可袒露胸部。
南牆描繪泰北流行的金天鵝故事,北牆是金色海螺王子故事。
帕邢寺最後面一片樹林,有一座金色臥佛,臥佛腳板面向門口,向右側睡。
每年4月13-15日潑水節,當地居民會為寺內的佛像沐浴淨身。
2019年8月,帕邢寺頂部多處瓦片脫落,要關閉修葺,預期八個月後重開。
帕邢寺開放時間:上午五時至晚上八時半
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
影音電子書
https://readmoo.com/
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
訂閱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frogwong
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,節目加設簡體字幕,即是有繁簡體字幕。
敬請繼續支持,訂閱frogwong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