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市傳說:港鐵顯靈 油麻地站遍布靈體 配音:粵語 字幕:繁簡

油麻地站是港鐵觀塘綫西行終點站,也是荃灣線車站之一,1979年12月22日啟用。
1982年4月26日,觀塘線終點站啟用。

1981年11月10日中午一時三十分,一列由中環開往觀塘的列車,駛進油麻地站一號月台時,姓謝車長及月台上部份乘客,均見一名身穿校服的十七八歲女學生墮軌。

車長緊急煞車,月台乘客看見列車滑行一段路,把該女學生捲進車底才停下,車長亦感到有物件撞到列車及捲進車底。

港鐵職員、警員、消防員遍查列車底部及路軌,無發現死傷者,也沒有血跡。
列車駛回廠後再次檢查車底,檢查後發現有一塊來歷不明的石頭。

根據當時車站月台閉路電視拍到的片段,可見當列車駛入月台時,一名身穿白衣少女,在月台候車時,就像被石頭擊中墮落路軌,隨即被列車輾過。

警方懷疑該名女子墮軌後跌在路軌的中央臥槽,未被列車輾過,事後在混亂中離去,但月台閉路電視未拍到有人從路軌返回月台。

港鐵認為車長當時緊急煞停列車做法恰當,無意深入調查這事,不過,若有人能提供更多線索,港鐵或會進行調查。

事件發生後,姓謝列車車長被下令放假兩天。

港鐵自1979年10月通車,至發生油麻地事件,曾發生五宗乘客墮軌事件,導致三人死亡。
死亡事件分別發生在石硤尾、鑽石山、尖沙嘴,油麻地站未發生有人墮軌死亡事件。

坊間認為列車車長可能見到靈體,或許在站內曾有人死亡而冤魂不息。

心理學家認為,靈異傳聞是無稽之談,推測是車長過度疲勞,產生幻覺。

港鐵回應說,姓謝車長健康記錄一向良好,未患過精神病,也沒有工作過勞。

翻查記錄,港鐵自1976至1980施工期間,共有二十二名工人在施工期間死亡,但沒有女性在內。

油麻地站建築期間,1978年11月,一名二十八歲工人在在油麻地站工作時,被一塊從天而降大石擊中額頭死亡。

女學生離奇墮軌失蹤與該名工人之死,有時間上的關聯(都在11月發生)。
在列車車底找到的不明來歷石塊是否與擊斃工人的石塊有關,因在列車底發現的石塊事後被棄置,無從作出比較。

電影《魕》是中國首部紀實性靈異恐怖電影,由香港人網《恐怖在線》主持人潘紹聰主演。
《魕》的製作隊伍,據稱獲得當年油麻地站,女生跳軌失蹤的閉路電視片段,片段中看到一名身穿白衣長髮女生跳軌過程。

窩打老道是分段建成,早於1911年,窩打老道25號附近一段已落成。
20世紀初延長至油麻地渡船街一帶,1922年為配合九龍塘發展,延長至九龍塘歌和老街附近。
1961年隨着龍翔道通車,向北延長至現今位置,連接獅子山隧道公路。

窩打老道取名自一場慘烈戰爭。
1815年6月18日,英國威靈頓將軍聯合普魯士(德國)和荷蘭,在滑鐵盧戰役打敗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,窩打老道令人聯想到死亡及屍體。

1911年,廣華醫院在廣華街近窩打老道落成,醫院與死亡及屍體息息相關,處理死亡及屍體的殯儀長生店林立,多由祖籍廣東東莞人士開設。
1927年《華字日報》記載,油麻地有十一家長生店,大多與民居混雜。

製造棺木師承魯班,《魯班經》說「凳不離三、門不離五、床不離七、棺不離八、桌不離九⋯⋯」
當中「棺不離八」是打造棺木的標準。

長生店以魯班為行業神,農曆六月十三日,魯班先師誕都會派飯。
當時民間迷信,小童吃長生店的剩餘飯菜,可以長生福壽,家長帶子女到長生店領取。
據傳有不少靈體都會到長生店門口等飯食。

香港唯一一間魯班先師廟,位於港島中西區西環青蓮臺十五號,廟宇建於清朝光緒十年(1884年),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。

1940年,廣華醫院重建停屍間,戰後,位於油麻地的摩禮信殯儀館,是九龍第一間殯儀館。
第二間是位於大角嘴的九龍殯儀館,六零年代前,九龍殮房於窩打老道提供服務。

窩打老道當年每天都有出殯,棺木由窩打老道和培正道交界的小徑運上山,到達何文田公共墳場安葬。(出殯路線須向警務處申請許可)

石鏡泉是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創辦人之一,他的祖父和伯公曾在廣華醫院殯房出殯,殯儀隊多達四十隊,每隊約十至二十人,送殯者合共數百人,沿途吹「啲咑」。

出殯路線環繞死者生前活躍的範圍,由文明里出發,經窩打老道、碧街、登打士街,返回砵蘭街七十四號老家門前,龍頭抵達家門,龍尾仍在文明里。

東華三院在今日登打士街,柏裕商業中心與廣華醫院之間的垃圾站,將廣華醫院的殯儀廳改裝為油麻地殯儀館。
1971年10月18日啟用,為市民提供借殮服務,容許長生店將不在醫院離世的死者遺體,暫時厝存醫院殮房,等待發出死亡證後,長生店便可為死者處理身後事,死者遺體就不用解剖。

廣華醫院登打士街入內堂有永別亨,經常放有三、四副棺材備用,有香燭供奉。
在醫院出殯的遺體,清晨五時送到紅磡火車站,等候搬上火車運到和合石安葬。
據傳廣華醫院經常有遊魂野鬼出沒,有說會在路邊食粥,賣粥的小販亦習以為常。

油麻地窩打老道十三號是五福長生壽衣店,位於現在油麻地港鐵站B2出口。
五福長生壽衣店用草蓆袋寄存骨殖,經常在天台甚至在街上曬人骨,這些靈體享受日光浴之餘,會否到港鐵站內乘涼呢?

窩打老道中央昔日有一條明渠,間中會有小童在渠內嬉水溺斃,很多時屍首被水沖到大海無法尋回。

九龍殮房其後搬遷至紅磡,油麻地殯儀館於1977年結束,改建成一所幼稚園兼托兒所。
附近的長生店開始式微,到2018年5月,油麻地只有四家持牌殮葬商。

港鐵油麻地站由於鄰近窩打老道,站名叫做窩打老站,與滑鐵盧戰役有關。

窩打老站由英國建築師設計,在大堂及月台支柱上,舖上代表法國國旗的紅、白、藍三色紙皮石,強調滑鐵盧是法國戰敗給英國人的地方。

窩打老站啟用後,第三層觀塘線站仍在施工,工人使用風炮挖掘,每當在夜間使用風炮時,周圍都傳來慘叫及驚呼聲。
工人見到有穿奇裝異服的人,在站內奔跑及互相攻擊,停止使用風炮時,那些人就不見了。

工人將事情向港鐵報告,「技術指導」到場看過後,建議港鐵更改站名,但港鐵的英國高層認為,滑鐵盧是英國最引以自豪的戰役,不願作出更改,只接納「技術指導」建議,不在晚上使用風炮。

1982年4月26日,車站第三層工程完工,觀塘線終點站啟用。

這個站啟用後,在最後一班列車,經常都有穿着昔日英、法軍服的士兵,在車站甚至車廂內追逐,最初以為是外國人打野戰,其後發現是曾參與滑鐵盧戰爭的軍人靈體。

港鐵為免引起恐慌,刻意減低車站第三層的使用率,「技術指導」再次要求更改站名,仍然被拒。

「技術指導」為免多生事端,聯絡在港居住的法國人,對他們說滑鐵盧是法國國恥,港鐵車站以滑鐵盧命名對法國不敬,要求改名。

經過幾年爭取,1985年5月31日,窩打老站改為油麻地的英文拼音。

2000年初,油麻地站大堂和月台,多處牆身紙皮石出現裂縫。

2000年8月24日,上午十一時,患輕度智障與自閉症,不能與他人溝通的十五歲男童庾文翰,與其母在油麻地站觀塘線月台登車時,庾文翰突然跳出車廂,其母隨即向警方報告。

同日下午一時二十九分,庾文翰被發現在羅湖邊境管制站,由於不能與他人溝通,身上無身份證明文件,入境事務處職員誤以為庾文翰,是非法入境內地兒童,將他遞解出境往深圳。
其後下落不明,有說已在內地身亡,遺體按無名屍處理,已在肇慶羅定被火化。

油麻地站在2003年翻新,2005年10月,翻新後的油麻地站,原來紅、白、藍三色紙皮石更換成淺灰色,正式與法國脫離關係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