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緬甸玉佛寺

王Sir去咗邊?
新加坡緬甸玉佛寺

「緬」表示遙遠,「甸」是郊外地方,以古文演繹,「緬甸」是「遙遠的郊外」。
新加坡早在二十世紀初已有一個「小緬甸」,緬甸玉佛寺位於新加坡中部區域的諾維娜,大人路晚晴園(孫中山南洋紀念館)旁邊。

1875年,緬甸人塔寧已在新加坡設立緬甸佛教寺廟,是新加坡最古老、最雄偉的緬甸寺廟。
1878年,塔寧將原址捐獻給一名緬甸醫師,醫師來自曼德勒,那兒是緬甸的文化與佛學中心。
醫師的宏願是將緬甸的上座部佛教傳到給新加坡。

1907年,醫師成為寺廟委託人,他一直希望在廟中供奉一尊在緬甸常見的大佛像,他看上曼德勒以北約五十公里的實概山的白色大理石。

1918年,大佛像於曼德勒完成雕刻,是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刻成的坐佛,高約三公尺,重十噸。
據說是緬甸境外佛寺最大的坐佛,線條細膩柔和。
在「萬金油大王」胡文虎資助下,經過二千五百公里陸路和水路,1921年運抵新加坡落戶。
1925年,坐佛安裝在緬甸玉佛寺,開放給信徒參拜。

靠虎標萬金油起家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來自緬甸,坐佛安放在緬甸玉佛寺內翌年(1926年),胡文虎兄弟將他們的永安堂(虎標萬金油)和製藥廠,從緬甸的首府仰光遷移到新加坡。

1981年,緬甸佛教寺廟被新加坡政府徵用。
寺方接受政府建議,1988年將玉佛寺搬遷到大人路現址,1991年正式開幕,是緬甸境外最雄偉的緬甸寺廟。

緬甸境內的佛寺建築多是平房,新加坡的緬甸玉佛寺則有四層樓高,一磚一瓦都從零開始建造。
玉佛寺層層疊疊的木結構屋簷和寺廟內外木雕,體現緬甸傳統建築與藝術之美。

這些雕刻都出自緬甸工匠之手,用緬甸最高級的柚木雕成,以木雕裝飾花紋及天花板上的裝飾圖案,體現出濃郁的緬甸建築風格。
寺廟在現代建築基礎上體現了緬甸傳統建築風格之美,是新加坡緬甸社群的驕傲。

緬甸玉佛寺受泰國影響,建築風格一脈相承,特點多為三角形尖頂或塔形建築,金色粉飾,裝飾有大量蓮花紋或捲雲紋,遠遠就看到金碧輝煌的尖頂。

大門前有兩尊護法神金翅大鵬雕像,寺內第一層供奉一尊玉佛坐像。
二樓欄杆樣式仿照緬甸文化古城曼德勒的皇宮建造。
三樓有一尊大型鍍金立佛,體型清瘦,法相莊嚴,身後有眾多小型鍍金佛像。
最上層為一小型禪修房,裏面供奉的佛像十分精美。

緬甸玉佛寺的天花板和柱子上的花飾,是緬甸藝術的另一種體現,寺內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佛教雕像。

玉佛寺是在新加坡的緬甸人的宗教和社群交流中心,緬甸人常在此舉行婚禮或生日慶祝活動。
每年緬曆新年(潑水節),許多緬甸人到玉佛寺,以傳統方式迎接新年,品嘗佛寺為他們準備的家鄉菜,玉佛寺成了在新加坡的緬甸異鄉人寄託心靈的地方。

每年8月的講經日,玉佛寺聚集了很多緬甸人,每個星期六晚上,緬甸人到來參加以緬甸語進行的頌經儀式。

到緬甸玉佛寺最簡便方式是乘地鐵到大巴窯站,經大巴窯公園,再過行人天橋就到,緬甸玉佛寺順理成章成了「大巴窯玉佛寺」。

緬甸玉佛寺

地址 : 14 Tai Gin Road
交通:由Tao Payoh bus interchange
搭139或145巴士到達
坐MRT到NS19 Toa Payoh
出站後向南走約十五分鐘
開放時間:早上九時至晚上六時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