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Sir去咗邊?
馬六甲雞場街 雞飯粒三分天下
馬六甲距離吉隆坡兩小時車程,雞場街有三家賣雞飯粒的店,中華茶室、和記雞飯、古城雞飯粒,距離很近。
飯糰是海南人飲食風俗,是逢年過節祭祖酬神必備食物,文昌人叫「飯珍」,萬寧人稱為「飯貢」,象徵圓滿富足,閤家團圓。
海南雞飯粒據說是碼頭苦力的妻子,為丈夫製作手掌般大小的有味飯團給他充飢。
上世紀三十年代,演變成用雞油及灼雞水煮成如桌球大小的雞飯粒,由小販在大街小巷叫賣,其後由食店配上海南雞,成為海南雞飯粒。
古城雞飯粒於2000年開業,門口豎立蔡瀾的肖像招徠,蔡瀾以「圓滾滾,胖乎乎」來形容雞飯粒,店內有蔡瀾跟店主合照,掛有蔡瀾題字「古城雞飯粒」橫額。
名廚甄文達的照片也在店內展示。
古城雞飯粒老闆是拿督賴斯隆,在雞場街除總店外,還有兩家分店。
總店店面古色古香,但以快餐店方式運作,開放式廚房,跟燒臘店一樣,師父在現場剁肉。
店舖是於1911年興建的雞場街21號百年老屋,中間的天井,牆壁上標示「世界歷史文化遺產」。
當年是滿清被推翻,帝制終結的時候,現時店內模仿北京故宮乾清宮擺設,放有龍椅,上方懸掛「正大光明」匾額,客人可租宮廷服飾,坐在「龍椅」上拍照。
後廳是露天花園,二樓的仿清布置房間,開放參觀。
古城雞飯粒的雞飯粒大小像桌球,雞飯粒是先用雞高湯把米煮熟,再把米飯捏成桌球大小,由於雞飯粒需求大,現已用先進機器擢成飯粒,再由人工監督和確保品質。
雞飯粒分原味及芋頭味,原味略有鮮味,蒜味不太濃,芋頭味深啡色,有淡淡芋頭味。
古城雞飯粒裝潢較中華茶室及和記雞飯好,食物價格較高,口碑不及中華茶室及和記雞飯。
菜牌上的甘榜雞是馬來話,意思是鄉村,就是走地土雞,肉質比較硬。
脆皮燒肉,外皮夠脆,醃製相當入味。
叉燒肉肥瘦均勻,醬汁色濃不死鹹,蜜汁甜味很突出。
和記雞飯團現任老闆是第二代接班人陳賢吉,他的父母是古城第一個賣雞飯粒的小販。
從挑擔到租檔位,再從一家小店到三家店面,店舖是早年甲必丹留下來的明朝建築。
當地人偏愛的中華茶室,雞肉最好,但賣相不佳,和記雞飯的飯粒較乾爽,比中華茶室好,但雞肉一般。
這兩家店通常在中午就賣完關門,遊客則較喜歡由蔡瀾推薦的古城雞飯粒。
雞飯粒是馬六甲特色美食,一般是每客五粒,遊客將雞飯粒與海南雞飯相比後,往往認為海南雞飯更勝一籌。